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改善,沉寂数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终于迎来了反弹的曙光。根据Wind资讯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7日,市场上的459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高达94.54%的产品年内实现了净值增长,这一比例相当可观。具体来看,有127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超过了50%,更有6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突破了100%大关。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推动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也迎来了显著扩张。据统计,仅截至4月24日,年内新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就达到了275只,发行规模接近1500亿元。这一数据无疑表明了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信心的恢复。
然而,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火热不同,ETF基金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据第一财经报道,随着市场回暖,股票型ETF近期面临了较大的赎回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股票型ETF近一个月内净流出资金高达628亿元,最新规模已降至9995.31亿份,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万亿份大关。其中,宽基类ETF产品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如中证A500指数相关的ETF产品赎回情况尤为剧烈。
在这一轮ETF赎回潮中,华泰柏瑞基金无疑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作为ETF市场的“大厂”,华泰柏瑞近年来凭借沪深300ETF等明星产品迅速崛起,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赎回潮的到来,华泰柏瑞的前路也布满了挑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达到了3747.02亿元,占华泰柏瑞ETF总规模的比重高达75%。这一大单品无疑支撑起了华泰柏瑞在ETF市场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回顾华泰柏瑞的发展历程,其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友邦华泰基金。在成立初期,华泰柏瑞面临着诸多困难,既无先发优势,也缺乏渠道资源的扶持。然而,时任董事长齐亮敏锐地洞察到了ETF市场的潜力,并定下了以“做一流的ETF管理者”为目标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这一战略为华泰柏瑞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首批沪深300ETF获批发行,华泰柏瑞和嘉实基金拔得头筹。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首募329.69亿份的战绩横空出世,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随着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火爆发行,华泰柏瑞的指数型基金业务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仍高达3747.04亿元。
然而,随着ETF市场的竞争加剧,华泰柏瑞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ETF产品同质化严重,降费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去年11月,包括华泰柏瑞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公告对旗下的多只ETF调降费率。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回暖,股票型ETF近期遭遇了明显的赎回压力,其中宽基类ETF产品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这使得华泰柏瑞的ETF规模增长陷入停滞,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除了降费和赎回压力之外,华泰柏瑞在ETF领域的竞争还面临着全面升级的挑战。过去,ETF市场的竞争主要以单只产品的形式展开,先发基金往往容易脱颖而出。然而,随着各大公募机构涌入ETF市场,产品发行的先后顺序对于后续规模变动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这使得华泰柏瑞在ETF市场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整体实力来看,华泰柏瑞与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华泰柏瑞在ETF上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沪深300ETF等明星产品上,其他产品的优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在主动权益类基金等其他领域,华泰柏瑞的实力也相对较弱。这使得华泰柏瑞在比拼整体实力的竞争格局下优势不再明显。
尽管华泰柏瑞被誉为ETF“大厂”,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容忽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华泰柏瑞未来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