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承载着技术的巨大飞跃。近日,在北京亦庄的世界机器人大会C馆,一场关于精密运动控制的展示吸引了众多目光。贝丰科技在此展示了其最新的电机、齿轮箱及驱动器产品,这些产品构成了针对运动控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电机尤为引人注目。
在人形机器人的指尖和关节等狭小空间内,要实现精准的握力和灵活的操作,离不开高功率密度的微型电机。然而,传统电机在这一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低、噪声大、振动强以及适配性差等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机器人的性能和应用场景。因此,一场旨在提升电机寿命、可靠性,并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技术革新显得尤为重要。
微型电机,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的“肌肉纤维”,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机器人操作的精度和关节运动的流畅性。然而,这个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四大痛点的困扰:寿命与可靠性不足、带载能力有限、噪声与振动失控,以及效率低下导致的续航问题。这些痛点在直径仅10至22毫米的狭小空间内尤为突出,技术难度极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不断探索不同的电机驱动方案。空心杯电机以其极低的惯量和快速的启动、刹车能力受到青睐;无框力矩电机则以其高扭矩密度和强负载能力,在人形机器人的大关节中表现出色;而无刷直流电机,则以其高集成度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灵巧手大规模量产的理想选择。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灵巧手电机的迭代,就生动地展示了这一技术路线的演进。
在机器人大会上,贝丰科技推出的高功率密度无齿槽无刷直流电机,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这款电机不仅提升了灵巧手的握力,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据贝丰科技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宋昕透露,这款新品已经吸引了多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关注,并正在进行样机测试,有望成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动力组件。
微型电机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尤其是在无齿槽无刷直流电机领域,欧美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升温,灵巧手所需的高性能微型电机成为了硬件突破的关键瓶颈。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开始尝试技术突破,以撕开市场缺口,重塑全球机器人产业链的权力格局。
贝丰科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解决方案采用了自主专利的利兹线直绕线圈,配合最大化的定子做功空间结构和超高填铜率,直接将功率密度与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以该公司推出的主要应用于灵巧手的4极10毫米外径微型电机为例,其功率密度刷新了行业纪录,让机器人在执行重载作业时更加稳定有力。
技术攻坚的背后,是贝丰科技对研发投入的巨大投入。2025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4000万元,占营收比重超过三成。这种不计成本的持续投入,换来了79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积累,为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领先地位。未来,随着材料创新、智能化和模块化等趋势的发展,灵巧手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贝丰科技等中国企业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