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校招季陷阱:付费实习内推热,求职者慎防“小黑工”骗局

   时间:2025-08-14 06:44:1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随着校招季和假期的到来,许多急于求职的学生开始广泛撒网,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实习或正式工作。然而,他们未料到的是,自己竟成为了付费实习内推、有偿面试辅导等诈骗陷阱的目标。

经深入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再次涌现了大量关于付费实习内推、有偿面试辅导的骗局。这些帖子公然声称,即使没有任何经验,也能保证通过如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的实习岗位面试。远程实习三个月的价格高达7000元,而线下实地实习则需支付3万元。这些中介机构凭借着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底气十足地开出高价。

从获取的服务流程介绍来看,这一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但在与律师的交流中得知,所谓的“协议”和“合同”在法律上的效力存在疑问。协议中的“协助申请”等模糊条款,实际上是中介为了规避责任而玩的文字游戏,后续维权成本高昂。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所谓的实习在券商系统中根本查不到记录,一旦实习造假被揭穿,会给求职者的简历留下污点。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灰色产业,以一名零实习经验的金融专业学生身份,在社交平台上咨询了多位自称“头部券商内部人士”或“资深业内人士”的账号。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需要付费,并引导添加联系方式进一步沟通。在简单确认背景后,便承诺会根据履历背景匹配3-5个岗位供参考。

中介提供了一份看似完善的服务流程,包括意向沟通、简历筛选、确定实习岗位和时间、签署正式内推服务协议、安排面试、通知入职、缴纳尾款,以及在离职前一周出具推荐信。价格方面,线上与线下实习存在较大差异,线下实习价格尤为高昂,最高可达3个月25800元,卖点在于可出具实习证明、推荐信并配合背景调查。

尽管明确表示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多家机构仍承诺可以“100%保offer”,提供的实习公司均为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知名金融机构,岗位涉及投行、研究所等核心部门。一些不法中介甚至伪造与券商的“合作”协议,或在朋友圈展示所谓的“成功案例”,诱骗求职者付费。

一家中介机构声称,他们推荐的岗位都是企业合作的实习,直接对接项目组,通过内部推荐渠道可以省去网申和笔试环节,直接进入面试,整个流程仅需1-2周。然而,券商内部人士对此表示,这完全不可能,现在合规要求非常严格。

实测发现,一家名为初朴教育的“留学生一站式求职服务平台”提供“以结果为导向的保offer求职内推服务”。在进一步沟通后,该公司提供了一份券商实地实习内推服务协议。协议显示,受托方将向委托方学员提供实习岗位推荐服务,学员需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接受服务,并在协助下顺利进入实习岗位。实习服务费高达22000元,前期支付定金5000元,拿到实习offer后支付尾款。

然而,律师指出,付费实习岗位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其合同效力自始无效。且合同内容存在争议,措辞均为“协助申请”之类,未承诺能百分百争取到相关岗位,机构方存在规避风险的行为。该公司的资质实力也存疑。

花钱换实习,那换来的真的是“真实习”吗?答案恐怕令人失望。一些不法分子以提供面试、实习机会为幌子,骗取求职心切的学生的钱财。一位前券商资深人士表示,第三方机构所能提供的岗位真实性存疑,如摩根士丹利的岗位很可能是虚假的,外资行基本没有线上实习一说,且非常难进。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中介所提供的岗位多为部门私下招募的“人事备案岗”(俗称“小黑工”),学生实习信息不会录入公司系统,无正式合同。市面上涉及的远程办公,最终能交付的材料多是电子证明或手签实习证明,而非正规纸质鲜章的实习证明。一旦应聘企业核查,学生可能面临简历被拉黑的风险。

律师分析,不法中介利用学生不敢声张的心理,所谓的“退款承诺”实际上难以兑现。若中介在学生未知的情况下向企业提供了不实简历信息,在后续背景调查中,学生可能因造假简历而取消实习资格或工作机会。事实上,券商也已公开提示风险,表示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所谓的内推简历合作关系服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