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的活跃表现再次引发市场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的举动,打破了近年来险资鲜少举牌保险股的沉寂局面。
据港交所披露,8月11日,中国平安斥资约5584万港元增持中国太保H股,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5.04%,正式触发举牌线。这一举动不仅让市场看到了险资在资产配置上的新动向,也推动了中国平安股价的小幅上涨。
中国平安方面对此表示,此次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中的常规操作。受该消息影响,中国平安的A股和H股股价在8月14日均有所上涨,其中港股更是一度创下年内新高。
回顾历史,上一次保险业巨头之间的举牌还要追溯到六年前。2019年8月,中国人寿曾连续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5.04%,触发举牌线。然而,自2020年10月起,中国人寿开始不断减持中国太保H股,直至2022年11月其持股比例已低于举牌线。
此次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看点。作为中国太保的同行,中国平安的举牌无疑是对中国太保基本面的一种认可。从财报数据来看,中国太保在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管理资产规模也持续扩大。
中国太保管理层在年报发布后提出,将充分考虑股东当期回报的要求,在净利润持续显著好于营运利润时,将合理提高当期分红,与股东分享经营成果。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增强股东信心,推动股价上涨。
除了保险股之外,今年以来险资在二级市场的举牌行为还主要集中在银行股和能源股上。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险资已发生28次举牌行为,其中银行股最受青睐,被举牌次数高达13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的高股息、类固收优势凸显,成为险资配置的优选。同时,银行股的分红稳定、经营稳健,符合险资稳健投资的需求。银行股的波动性较低,也有助于险资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被举牌的标的往往具有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红、业绩确定性强的特点。这既体现了险资对这类股票的偏好,也反映了险资在应对会计准则切换给权益投资带来波动时的策略调整。
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股债双市的回暖以及配置需求的增强,低估值且欠配的保险股有望迎来显著的估值修复机会。在此背景下,险资的举牌行为无疑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关注点和投资机会。
从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险资在资产配置上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险资投资策略的不断调整,我们有理由相信险资将在二级市场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