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物联网从单纯“连接”迈向深度“智能”的新纪元,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引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跨越了感知、决策与执行的全链条。在这一关键节点,备受瞩目的2025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评选(简称“三新评选”)已拉开帷幕,它作为全球物联网产业的风向标,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此次评选活动向全球范围征集具有原创精神、引领趋势、代表性强的物联网创新成果,旨在发掘并表彰那些推动行业前行的先锋力量。评选结果将在盛大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开幕式上揭晓,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回顾过去十年,物联网技术在无锡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无锡不仅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摇篮,更是全球物联网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三新评选”这一独特窗口,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物联网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以及无锡作为产业基地的崛起之路。
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连接物理世界的“第一接口”,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万物互联”。它更是人类构建数字映射世界的基石,让现实世界得以被感知、理解和响应。随着感知智能与生成式智能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正加速向代理型智能阶段迈进,而物联网则成为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底座”。
早期的物联网技术,如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曾是实验室中的璀璨明珠,如今已点燃现实世界数字化的熊熊烈火。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不仅让物联网的角色从单纯的数据采集器升级为AI能力落地的物理载体,更让感知与决策、执行之间形成了无缝衔接的闭环系统。这种融合,不仅重塑了物联网的角色定位,更推动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一新物种的诞生。
AIoT不再是简单的“连接+智能”组合,而是具备了环境感知、自主学习、实时响应能力的系统性创新。在这一领域,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系统效率与场景深度的全面比拼。谁能构建起更强大的物理数据接口,谁就能为AI释放更多潜力;谁能在真实应用中实现闭环智能,谁就能引领AI赋能的产业新范式。
无锡,作为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城市,不仅拥有最密集的传感器产业链和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更通过“三新评选”等机制,汇聚了AI×IoT融合实践的产业共识与方向指引。在这里,物联网不再是孤立的技术堆叠,而是与城市治理、产业升级、制造体系等深度交织的“有机体”。无锡的实践,不仅展现了物联网技术的无限可能,更为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2009年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落地无锡以来,物联网产业在这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24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2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8%,从“试验田”华丽转身为“产业地标”。无锡形成了以新吴区为核心,锡山区、经开区、滨湖区协同发展的“一核多元”格局,构建起功能清晰的产业版图。
无锡坚持“协同共生”的发展理念,通过精准发力打造从智能传感、通信设备到工业软件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目前,无锡已集聚了3500余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包括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随着协同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已成为企业集群发展、协同共生、落地扎根的理想之地。
“三新评选”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穿透行业迷雾、预判创新拐点的产业机制。它所评选出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果,被系统梳理后汇聚成“三新图谱”,这张动态更新的产业地图揭示了AI×IoT融合的技术脉络、场景走向与生态结构,为全球创新者、投资者和产业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行动指南。
通过“三新评选”,无锡吸引了无数全球领先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这些企业不仅看重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更看重无锡在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应用等方面的集群效应和产业人才的持续涌现。对他们而言,无锡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实验室、生态场和未来市场的综合体。
如今,“2025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评选”已全面启动,面向全球征集创新成果。所有入围成果将在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开幕式期间重磅发布,这不仅是对获奖者的荣誉加冕,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由政策、资本、场景、传播共同构建的产业加速网络。在这里,每一个创新点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产业爆发的“引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