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婴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不同集团以其独特的定位和策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中的一股清流。这家由汪蔚于2018年在上海创立的集团,最初名为布童科技,专注于母婴用品领域。汪蔚,这位1986年出生的创业者,拥有丰富的母婴行业经验,曾在昆山新贝怡担任CEO多年。
一年后,沈凌的加入为不同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沈凌在英孚婴童Babyfirst的丰富经历,特别是在销售及营销方面的专长,使她在公司迅速成长为联合创始人并出任CEO。汪蔚与沈凌的携手,为BeBeBus品牌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eBeBus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高端的定位和精良的设计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其婴儿车等主打产品,价格多在千元以上,与市场上百元价格带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出色的产品设计,BeBeBus成功吸引了中产妈妈们的青睐,成为了母婴用品消费升级的受益者。
在发展策略上,BeBeBus同样展现出了其独创性。初期,公司以原创婴儿车为切入点,通过电商渠道的大单品模式快速积累用户基础。随后,逐步扩展到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等高客单价的耐用型育儿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地位。BeBeBus还通过场景化的布局,从单一产品扩展到亲子出行、亲子睡眠等多个关键场景,实现了从母婴耐用产品到快消品市场的全面覆盖。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BeBeBus的SKU数量也迅速增长。从2022年的142个到2025年6月底的290个,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公司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也为其全渠道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为不同渠道匹配相应的产品和定价策略,BeBeBus成功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资本市场对BeBeBus的认可也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自2020年以来,公司先后完成了A轮、A+轮和B轮融资,吸引了天图资本、高榕资本、经纬创投和泰康人寿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加入。在资本的加持下,BeBeBus迅速成长为中国育儿市场的知名品牌,并在中高端耐用型育儿品牌中排名第一。
然而,随着母婴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不同集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母婴市场的潜在消费者规模呈现收缩趋势,高端消费承压,平替经济崛起,这些因素都对BeBeBus的发展构成了威胁。来自同类型对手的竞争以及重组后的母婴零售巨头的降维打击,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
这些挑战在2025年上半年已经初显端倪。BeBeBus旗下多款核心产品在关键渠道的销量出现下滑,即便采取降价策略也未能扭转颓势。这导致公司整体复购率下降,特别是耐用型育儿产品的复购率出现了明显下滑。尽管公司继续扩品类、拓渠道,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和盈利能力均有所下降。
面对这些挑战,不同集团没有坐以待毙。除了积极推进港股IPO外,公司还于2024年在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启了海外扩张的新篇章。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公司拓展国际市场,也有助于分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不同集团的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展现了其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然而,上市和出海能否真正解决BeBeBus的增长焦虑,还需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