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业的浩瀚星空中,57岁的陶建辉以一名持续探索的程序员身份,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篇章。他的故事,是关于梦想、遗憾与再次启航的传奇。
时间回溯到2010年,当一款名为Kik的应用在加拿大横空出世,迅速点燃了跨平台免费短信聊天的热潮时,远在中国的陶建辉,正沉浸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之中。彼时,他还在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担任软件工程师,目睹短信收费的现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如何在不消耗过多流量和手机电量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免费实时推送?这个念头,比Kik、甚至后来的微信都要早上两三年。
2007年的圣诞节,趁着家人外出,陶建辉独自在家,用不到十天的时间,写出了完整的Demo。2008年,他毅然决然地从摩托罗拉辞职,回到北京,创立了和信。和信不仅实现了通讯录匹配,还具备了在网页上发送短信、查看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等功能,甚至能够抓取网页上的文字、图片或音乐,直接传送到手机。这一创新,与后来的Apple iMessage不谋而合。
然而,和信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智能手机刚刚萌芽,功能机仍占主流的时代,和信主要基于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告终。陶建辉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身无分文,甚至摔断了腓骨。最终,和信在2010年被联发科收购,而陶建辉的梦想,似乎也被张小龙的微信所“收割”。
“我极具创新的idea,结果最后这领域赢家是张小龙,我没赚到钱。”多年后,陶建辉依然对此深感遗憾。但他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2016年,AlphaGo的胜利点燃了AI的浪潮,陶建辉看到了自动驾驶等行业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于是创立了涛思数据,推出了时序数据库TDengine。而2022年ChatGPT的火爆,更是让他意识到AI将深刻影响每一个行业。这一次,他看到了从“拉”到“推”的数据分析新模式的机会。
“我想,能不能把数据分析主动推给用户,就像我们平常刷抖音一样?”陶建辉的想法,孕育出了IDMP(工业数据管理平台),主打“无问智推”功能。借助LLM与AI Agent技术,IDMP能够自动感知应用场景,生成特有的指标、可视化面板、报表和实时数据分析,让数据分析迈入了“抖音时代”,门槛降至零。
“无问智推”的背后,是陶建辉对数据目录、数据标准化、数据情景化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要成为AI-Ready的数据平台,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TDengine IDMP以“树状结构”为核心模型,对物理与逻辑实体进行统一建模与组织,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标准化和情景化。
陶建辉坦言,这三个关键点并非他的独创,但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它们。他亲自手绘了AI驱动的工业数据管理平台架构图,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他的团队,正以每周六天的工作节奏,全力冲刺,希望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这一革命性的产品。
IDMP的发布,收获了众多用户的下载与注册。陶建辉希望,通过这一产品,中小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师”,业务人员能够实时获取洞察,无需依赖IT工程师或数据分析师。他相信,AI将重构数据库和数据基础设施,而TDengine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57岁的陶建辉依然保持着对编程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他穿着标志性的橙色POLO衫,生活质朴,一心扑在产品和社区上。他相信,这一次,他能够收获商业上的成功,不再让梦想被他人“收割”。
“全世界都知道张小龙,不记得我陶建辉。我就希望‘无问智推’能够让大家记得的是我陶建辉。”陶建辉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的故事,是关于一个程序员如何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追寻自己的梦想,即使遭遇挫折,也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