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手机厂商押注未来:vivo深耕MR头显,小米力推AI眼镜,谁将引领新潮流?

   时间:2025-08-21 20:10:07 来源:数智前线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手机市场遭遇销量与创新双重瓶颈的当下,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下一代交互终端,试图在这片新蓝海中寻找突破口。今年6月,小米率先推出AI眼镜,市场反应热烈,但随后因用户体验问题遭遇退货风波。与此同时,vivo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于8月21日在其东莞总部发布了一款筹备五年的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此举被视为对苹果Vision Pro的直接挑战。

vivo Vision探索版在发布时保持了神秘色彩,未公布价格,也不对外销售,关键参数如视场角、刷新率、传感器配置等均未披露。尽管如此,vivo仍凭借其成为国内首家推出MR设备的手机大厂,展现了其在新技术领域的决心与投入。据悉,vivo自2021年起布局MR赛道,成立专项研发团队,至2024年底,其混合现实团队已扩展至500人规模,核心成员不乏来自HTC VIVE的资深专家。

vivo Vision探索版在减重方面下足了功夫,整机重量仅为398克,较苹果Vision Pro轻了三分之一,解决了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问题。这一减重成果得益于多项技术创新,包括摄像头与传感器的精简配置、更轻的材料与结构设计,以及去除外屏等。然而,作为初代产品,vivo Vision探索版更多以“探索版”和“原型机”的身份出现,短期内并无量产计划,而是通过线下门店预约体验的方式收集用户反馈。

与vivo在MR领域的深耕细作不同,小米等厂商则将重心放在了更为成熟的AI眼镜市场上。小米AI眼镜自2023年7月立项以来,仅用两年时间便将量产产品推向市场,凭借供应链与技术的成熟度,迅速赢得了市场关注。AI眼镜不仅拍摄第一人称视角影像,还能识别物体、充当翻译、导航等,工具属性显著,更易于被用户接受。

然而,AI眼镜市场的火热并未掩盖MR赛道的冷清。苹果Vision Pro发布两年后,市场表现平平,佩戴体验、使用场景、内容资源等问题频出,影响了其口碑与销量。国内市场上,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虽持续迭代,但市场表现同样不佳。XR创新企业Rokid也调整了产品策略,将重心转向AR眼镜与AI眼镜。

MR技术的复杂性与高昂成本是其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MR对实时环境感知与图像渲染要求极高,涉及芯片、操作系统、网络传输技术、开发引擎、光学、显示、算法、定位等多项技术点,其中光学更是核心难题。内容生态的匮乏也限制了MR设备的发展,即便是苹果也放缓了沉浸式内容的推出速度。

相比之下,AI眼镜市场虽竞争激烈,但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形态多样,既有高端智能产品,也有低价语音助手类眼镜。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AI眼镜也面临着用户体验不佳、功能同质化等问题。小米AI眼镜初期虽受关注,但因拍摄质量、AI反应速度、续航等问题遭遇退货潮。

在下一代消费电子设备的探索上,手机大厂们呈现出多元化的布局策略。vivo在MR领域重兵投入的同时,也在为AI眼镜做准备;小米则更倾向于将眼镜作为个人计算中枢;OPPO则保持谨慎态度,专注于技术研究与储备;而华为则据传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AI眼镜项目,试图打造不同于市面上的新型智能眼镜。

手机行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手机销量与创新见顶,厂商们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无论是MR还是AI眼镜,都面临着技术成熟度、用户体验、内容生态等方面的挑战。在这场新终端的竞赛中,谁将脱颖而出,尚需时间给出答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