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免密支付隐患多:便捷背后风险大,用户呼吁加强安全保障

   时间:2025-08-22 19:35:2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紧急呼吁关闭免密支付与自动扣款功能”的话题热度飙升,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众多网友纷纷发声,称在启用电子设备的免密支付后,遭遇了不明扣款事件,涉及支付宝、微信等多个主流支付平台,损失金额巨大,从数千至数万不等。免密支付机制,即用户无需密码验证即可完成交易,虽极大提升了支付效率,但其背后潜藏的安全风险亦不容忽视。

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统计,针对免密支付的投诉量已高达6.4万例。消费者普遍反映,部分平台的免密支付服务开通简便,但取消流程繁琐复杂,被指存在“霸王条款”之嫌。例如,微信用户需经过六步操作才能解绑免密支付,且不同平台间的取消步骤差异显著,给用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更有甚者,如苹果应用商店等,直接要求用户必须使用免密支付,一旦账户安全受损,不法分子可轻易绕过身份验证,实施盗刷行为。

免密支付之所以受到平台方的大力推崇,原因在于其能有效促进消费增长。清华大学消费金融研究院的研究显示,采用免密支付的用户平均消费金额提升了18%,但遗憾的是,退货率也随之增长了40%。而自动扣款功能则成为商家锁定客户、确保稳定收益的重要手段。有行业巨头因默认开启免密支付功能,年度收益额外增加了超过百亿元。

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平台在自动续费和展期前必须向消费者发出明确提示,但仍有个别平台阳奉阴违,置若罔闻。用户一旦遭遇盗刷,维权之路异常艰难,平台往往以用户已授权为由进行抗辩,要求用户承担繁重的举证责任。在某些盗刷案例中,支付机构和银行的风控体系存在明显漏洞,未能有效拦截不法分子的盗刷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资金安全风险。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业内专家强烈呼吁,平台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切实履行提醒义务,确保用户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前提下做出决定。同时,支付机构和银行也应加强风控措施,共同构建起更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全力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