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最新财报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转型期的复杂图景。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财报喜忧参半,既展现了AI新业务蓬勃发展的生机,也暴露了传统业务面临的挑战。
令人振奋的是,百度AI新业务在本季度实现了重大突破,非在线营销收入首次跨越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高达34%。智能云业务作为AI领域的先锋,收入同比增长27%,达到65亿元人民币,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系列数据,无疑为百度在AI赛道的深耕细作注入了强心剂。
然而,光鲜成绩的背后,百度的传统业务却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公司“现金奶牛”的在线营销业务收入,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本季度更是同比下降15%,仅录得162亿元人民币。百度核心收入同比减少2%,净利润同比下降34%,这些数据无疑为公司的转型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百度在AI领域的激进探索,尤其是搜索业务的AI化转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百度搜索业务负责人表示,百度是全球范围内在搜索AI化方面最为激进的企业,正加速推进AI搜索改造。截至7月,AI生成内容已覆盖超过64%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这一比例远高于谷歌,展现出百度在AI搜索领域的领先地位。
但正是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发了市场对百度短期业绩稳定性的担忧。AI正在改造搜索逻辑,而新的商业化模式尚在摸索之中,传统搜索业务的营收压力骤增。分析师预测,第三季度百度的核心营销收入将继续下降,同比减少24%,核心运营利润或将降至六年来最低的21亿元人民币。
面对市场的质疑,百度在财报电话会上首次详细阐述了AI商业化计划和进展。百度强调,AI搜索功能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进而扩大广告库存,推动业务从CPC模型向CPS模型过渡,为未来提供更大的变现空间。二季度,百度已初步测试了AI智能搜索的变现能力,并展现出乐观前景。
然而,百度也清醒地认识到,短期内业务相关收入和利润仍将面临巨大压力。在AI搜索叙事上,百度与谷歌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谷歌偏向保守,逐步将生成式AI能力嵌入搜索中,保持原有广告模式的有效性。而百度则更为激进,要用技术全面颠覆搜索,探索新的商业化路径,这无疑是一条高风险、高回报的道路。
百度当前的处境,既是阵痛期也是拐点期。在AI大模型时代来临前,百度已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部,社区、短视频平台不断蚕食搜索市场;内部,营收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为了应对挑战,百度明确收缩战线,减少边缘化产品投入,将重心放在追求效率和商业化上。
尽管百度在AI战略推进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行动力,但耐力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在AI竞争格局尚未定型的关键时期,保持技术领先性,探索出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成为百度亟待解决的问题。百度需要在“过渡期”中,管理好市场预期,优化产品体验,让市场看到“短期牺牲”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