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一片曾经荒凉的戈壁如今焕发了新生。9岁的德吉梅朵,手握新买的鱼形钥匙扣,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长大后要带父亲去海边看热带鱼。这一幕,正是西普农博园热闹景象的一个缩影。
八月的高原,暑气在清风中变得柔和。西普农博园内,人声鼎沸,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孩子们在碧波荡漾的泳池中嬉戏,年轻人则在玻璃栈道上远眺雅鲁藏布江的壮丽,而白发苍苍的老人则在遮阳伞下悠然自得,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很难想象,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过去这里风沙肆虐,满目黄沙。”西普农博园的负责人干建明回忆道。然而,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他们通过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以及科技引领和产业振兴,将这片荒地转变为了一个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绿色基地。
如今的西普海洋公园,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干建明介绍:“每到暑假,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尤其是新建的海洋馆,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前来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
西藏的文旅热,得益于将自然风光与文化瑰宝巧妙结合的策略。游客们可以在林芝巴松措湖心岛徒步探访古老的措宗贡巴寺,同时体验工布响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喀则珠峰观景台,沉浸于《诺桑王子》藏戏表演的魅力;在类乌齐县扎郭塘草坝,则能欣赏到民族时装秀的时尚与传统交融。
来自四川的黄女士,手机中保存着刚刚拍摄的藏戏表演视频。她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西藏的美遥不可及,如今却能亲身体验,这种感受截然不同。”
数据也证明了这种体验的独特魅力。今年上半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1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1%;旅游总收入达到315亿元,同比增长近10%。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西普农博园,许多服务员和景区向导都是本地居民。干建明表示,他们计划进一步提升设施,吸引更多人留下来工作,减少外出打工的需求,同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既保护来之不易的绿色生态,又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夜幕降临,西普农博园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宛如一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高原的过去与现在。游客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他们的美好体验:“西藏的夏天,不仅有壮丽的雪山草原,更有那份藏在烟火气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