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周鸿祎与杨建成对谈:炒菜机器人如何与人类大厨共塑餐饮新生态

   时间:2025-09-22 01:16:06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关于“人类大厨与AI炒菜机器人谁能复刻中餐‘锅气’”的直播对谈,将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与橡鹿机器人创始人杨建成推至公众视野。这场以试吃为载体的对话,不仅展现了科技与味觉的碰撞,更揭示了餐饮行业变革的新路径。

“这盘菜,我吃不出是机器人炒的还是师傅炒的。”周鸿祎在试吃后直言。作为科技圈知名的“吃货”,他特意空腹赴约,只为验证炒菜机器人的真实水平。他进一步解释,AI的学习能力远超人类想象,所谓“机器味”终将随着技术迭代消失,而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才是关键。

橡鹿机器人的研发逻辑,直指餐饮业的核心痛点。创始人杨建成曾任职香格里拉集团CTO,深谙中餐后厨的困境:厨师招募难、高温环境留人难、菜品标准化更难。因此,公司自2021年成立便聚焦商用场景,通过毫米级控温、精准投料等技术,实现“万台设备同菜同味”“单台设备万次操作同味”的突破。目前,其累计出货量已近万台,商业价值初步显现。

这种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是三重的:人力成本降低、菜品质量稳定、后厨环境改善。周鸿祎特别提到,机器人现炒与预制菜的结合,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对“现做”的期待和对效率的需求。“消费者不排斥预制菜,但排斥不新鲜、不干净的预制菜。机器人炒菜既能保证现炒的烟火气,又能通过技术控制品质,这是三赢的解决方案。”

杨建成则补充了另一层视角:机器人炒菜并非预制菜的替代品,而是互补者。例如,茄子需提前油炸才能快速成型,这类预处理仍需存在;但机器人能根据用户口味调整酸甜度、辣度,甚至让普通人通过手机APP自定义菜谱,降低烹饪门槛。“预制菜的土豆丝可能千篇一律,但机器人能调出川味、粤味甚至私人定制味。”

这场对谈并未陷入“机器替代人类”的焦虑,反而勾勒出协作共生的图景:机器人负责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人类大厨则专注于创意研发和传统技艺传承。杨建成透露的“123公式”更具象化地体现了这一点——一名厨工操作两台机器,效率可抵三名大厨,这对连锁餐饮的扩张至关重要。

对话尾声,话题延伸至产业生态。周鸿祎建议,炒菜机器人不应止步于设备,而需构建涵盖配料、净菜供应的完整生态。杨建成回应称,公司计划今年四季度推出月租商业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进一步降低餐饮企业的运营门槛。

直播间里,机器人清洗锅具的机械声与人类整理灶台的动作交织,空气中残留的菜香仿佛在诉说:这场变革没有绝对的赢家或输家,只有技术与传统的相互成就。当炒菜机器人成为后厨新工具,人类大厨的经验与机器的效率正共同塑造餐饮业的新生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