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iPhone17发售首日现排队潮:黄牛加价、取货延迟,为何仍受追捧?

   时间:2025-09-20 01:28:13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9月19日,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启线下首销,全国多地Apple Store门店迎来排队热潮。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排队人群中绝大多数为提前通过Apple Store应用完成线上订购、选择线下取货的消费者,现场体验区同样聚集了大量体验新机的用户。

Apple Store门店排队场景

尽管门店内禁止交易,但店外仍可见到"黄牛"身影。部分消费者直接从"黄牛"手中加价购机,其中iPhone 17 Pro Max 1TB版本最高被加价至1500元。同时,"黄牛"也以溢价回收该机型,形成特殊交易生态。不过这种加价行为难以全面反映市场真实需求——多数用户已通过官方渠道提前锁定订单,未抢到首发货源的消费者也可在后续批次中稳定获得新机。

市场观察指出,"黄牛"生意本质上是精准捕捉特定群体需求:既未抢到首发货源,又迫切希望第一时间体验新机的消费者。但这类需求规模有限且缺乏持续性,价格波动剧烈。若消费者选择等待数日,可能面临价格跳水风险,这种特性决定了"黄牛"市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真正衡量新机市场热度的指标需关注两方面:其一,主流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的现货供应情况。以iPhone 16系列为例,去年除特殊版本外,多数机型实现常态化销售。其二,线下门店的持续排队现象,这需要综合多区域门店的实时客流数据进行分析。

苹果在iPhone 17系列设计上明显吸取前代经验,推出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四款机型,均采用突破性外观设计。其中引人注目的橙色版本,使iPhone 17 Pro/Pro Max具有极高辨识度。尽管iPhone Air未在首销日亮相,但橙色版Pro Max已引发广泛关注。

iPhone 17 Pro Max橙色版

消费者行为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发布会期间,"创新不足"、"设计平庸"等负面评价频现,但首销日数据显示,高价机型更受青睐。例如512GB版本供不应求,部分消费者直接选择1TB版本以获得更充裕存储空间。这种"口嫌体正直"的消费现象,折射出不同群体对产品价值的差异化认知。

Apple Store订单系统显示,9月19日下单的256GB版iPhone 17 Pro银色预计10月14日送达,512GB版iPhone 17 Pro Max银色则需等到10月21日。值得注意的是,基础款iPhone 17同样出现热销态势,这与其升级至256GB起步内存、搭载A19芯片等配置调整密切相关。

市场分析认为,消费观念差异是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对部分消费者而言,除非产品定价降至千元级别,否则购买意愿始终低迷;但对另一群体来说,首发阶段加价数百元获取新机属于合理消费范畴。这种观念分化导致市场呈现多元需求特征,难以用单一标准评判消费行为合理性。

品牌忠诚度与产品保值率构成双重支撑。相较于其他品牌,苹果新品仍保持较强市场号召力。旧机型较高的残值率(如iPhone 16 Pro Max在二手市场价格坚挺)形成消费闭环:用户可通过出售旧机抵扣新机费用,降低换机成本。这种独特的生态优势,持续强化着用户粘性。

对于苹果而言,首销热度仅是阶段性成果,后续市场表现才是检验产品力的关键。尽管Pro系列在性能和设计上确有提升,但消费者换机动力已发生显著变化。从iPhone 6到iPhone X时代引发的冲动消费,逐渐转变为理性考量。当前消费者更倾向"够用即可"的消费理念,这对苹果的持续市场运营提出新挑战。预计后续价格策略调整将成为维持销量的重要手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