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经开区的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一场新能源革命正悄然上演。华中地区首个规模化车网互动(V2G)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电动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城市的“能量中转站”。这一创新技术,让电动车在夜间充电蓄能的同时,还能在白天电网高峰时段“放电卖电”,为车主带来额外收益,更为城市电网的稳定运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8月24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项目。在充换电站内,新能源车主秦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爱车如何通过V2G充电桩实现双向充放电。只需简单扫码确认,她的电动车便瞬间化身为“能量中转站”,开始向电网反向输送电力。秦女士兴奋地说:“昨晚在家充电,一度电才4毛5,而现在这里放一度电能赚3块钱!吃个晚饭的功夫,我就赚了60多块,真是太划算了!”
秦女士的获利之道,得益于峰谷电价差设计的激励机制。根据V2G放电收益规则,不同时段的放电价格各异。16点至24点价格最高,达每度电3元;0点至6点和14点至16点次之,为每度电2元;6点至14点最低,为每度电1元。这一机制鼓励车主在电网高峰时段放电,有效平衡了电网负荷。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技术攻关实验室负责人李航介绍,经测算,若新能源车主每年参与30次放电,每次放电30度,其放电收益将足以覆盖日常充电成本,实现“零成本”绿色出行。这一创新不仅减轻了车主的经济负担,更为城市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V2G技术,即车网互动技术,将新能源汽车转变为“移动充电宝”。在电网负荷低谷时,电动车充电储存电能;而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则将车载电池储存的电能反向输送回电网。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更为城市电网的调峰能力注入了新的动力。
武汉市作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70万辆的城市,占全省总量的近60%。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在全市11个充换电场站布设了V2G的“能量中转站”。这一规模化车网互动项目作为国家首批30个规模化试点之一及华中首例,正通过聚合所有新能源汽车,构建起一座支撑电网的超级“虚拟电厂”。在城市用电的尖峰时刻,这座巨型“能量中转站”将持续输出调峰电力,显著增强城市供电的韧性和稳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从“充电”到“放电”,电动车的角色转变不仅让车主分享了峰谷电价红利,实现了“零成本”出行,更为城市安全打造了一座超级“虚拟电厂”。这一武汉的创举,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探索开辟了一条高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