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阳光“催化”空气水合成氨,探索清洁能源新篇章

   时间:2025-08-25 07:21:15 来源:人民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探索清洁能源的征途中,科学家们正将日常所见的空气与水转变为解锁新能源潜力的关键。近期,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利用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氮气与水资源合成氨的新技术。这一创新有望打破传统制氨工艺对高温高压及化石燃料的依赖,为构建“氮循环社会”铺设道路。

氨,这一基础化工原料,在现代工业与农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化肥制造到药品生产,再到冷却剂和金属加工,氨的应用无处不在。尤为重要的是,氨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且在存储和运输上展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因此被视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前合成氨主要依赖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的“循环法”,该法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且高度依赖化石资源提取的氢气,存在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的问题。

面对传统工艺的瓶颈,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并未止步。他们先前已成功开发出一套热能驱动体系,通过选用碘化钐作为还原剂,直接利用氮气、水和特定的催化剂,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合成氨。这一新工艺相较于传统方法,效率提高了近100倍,原料利用率也大幅提升。然而,碘化钐在反应后无法循环利用,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再次取得突破,构建出一套光驱动的新型合成氨体系。他们利用高效的铱基化合物捕获光能,结合钼催化剂和叔膦提供电子,成功实现了在光照条件下,以氮气和水为原料直接合成氨分子的目标。据研究团队负责人西林仁昭介绍,若催化剂得到进一步优化,合成效率有望提升至原来的200倍。这一创新不仅条件温和,而且完全不产生二氧化碳,为绿色合成氨技术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平指出,直接用太阳光驱动氮气和水合成氨,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全球范围内,围绕氨合成的技术正加速发展,无论是热催化、仿生催化、光催化还是电催化,都在努力突破“绿色固氮”的关键瓶颈。日本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通过结合光能转化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光能合成氨,具有重要的突破意义。然而,目前这一“阳光转化器”的效率尚低,核心材料成本偏高,系统的耐用性和循环使用能力仍需进一步攻关。

在郭建平看来,氢能被广泛视为21世纪理想的二次能源载体,但氢气储运难、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相比之下,氨在常温下仅需轻度冷却和加压即可液化,更适合船运与长时间储存。通过氨的热解,可以在终端重新释放出氢气,实现“氢的搬运”。因此,氨不仅是能源载体,更是氢能的重要中转站,为氢能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

随着空气和水成为新的“原材料”,阳光照射即可驱动反应,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或许正悄然到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