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建信基金规模破9000亿,固收占比超九成,权益类业务待突破

   时间:2025-08-25 10:31:16 来源:侃见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建信基金管理规模突破9000亿大关,但“重固收、轻权益”问题凸显。

据最新数据显示,建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迈过9000亿里程碑,具体数字达到9224.83亿元。作为建设银行旗下的公募基金公司,建信基金在规模扩张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其庞大的管理规模背后,业务结构失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银行系”公募基金中,建信基金的规模表现尤为亮眼。与之同期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和工银瑞信,目前的管理规模分别为4995.32亿元和7823.33亿元。尽管如此,建信基金的知名度却并不高,甚至不及规模较小的交银施罗德。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建信基金知名度与管理规模不匹配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业务结构存在明显失衡。固收类产品占据了建信基金管理规模的绝大多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建信基金的货币基金规模高达7345.57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也达到了1059.66亿元。这两类固收产品合计规模超过8400亿元,占总规模的比例超过九成。

建信基金凭借建设银行的强大渠道优势,在固收类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而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然而,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业务模式也带来了不少隐患。随着权益市场的逐渐升温,建信基金在权益类业务上的缺失变得愈发明显。如何提升权益类业务的竞争力,成为了建信基金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顾历史,建信基金自2005年成立以来,便作为首批银行系公募基金之一,承载着市场的期待。其股东包括建设银行、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和中国华电集团产融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5%、25%和10%。作为纯正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建信基金在业务结构上自然带有浓厚的“银行系”特点,即固收类业务突出,权益类业务相对薄弱。

固收业务的稳定性虽然较高,但利润有限。数据显示,近年来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的净利润波动较大,其中2022和2023年的净利润相较于2021年出现了明显下滑。这背后正是权益类业务滑坡的影响所致。固收产品的管理费也相对较低,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普遍在1%以上,而债券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则多在0.15%~0.3%之间。

随着今年权益市场的回暖,权益类产品再次成为市场的风口。截至7月底,年内新成立的权益类基金数量达到608只,发行规模合计2861.39亿元。相比之下,固收类产品的表现则较为逊色,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规模大幅下降的现象。

面对权益类产品的火爆和固收类产品的萎靡,建信基金的业务无疑受到了冲击。尽管建信基金在指数型基金上有所发力,例如科创综指ETF的发行,但后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该基金在发行上市后遭到了大幅赎回,期末净资产大幅减少。

建信基金试图通过指数型基金来改变“重固收、轻权益”的现状,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一方面,指数型基金非常依赖市场走势;另一方面,ETF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今,ETF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的发行转向了平台化的整体实力比拼。

建信基金在规模扩张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业务结构失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权益市场逐渐升温的背景下,建信基金需要更加注重权益类业务的发展,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