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拥有18层高度的居民楼内,门禁系统成了摆设,尤其是3层以上的居民发现他们根本无法使用呼叫功能。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个系统已经闲置近三年,近期还频繁出现故障,连低楼层的门禁功能也已失效。居民们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但这一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已经拖延了整整三年。
探究门禁系统陷入困境的根源,物业交接的不顺畅与责任推诿难辞其咎。老物业在撤离时未能向新物业移交技术图纸和调试资料,导致新物业面对门禁系统束手无策。同时,产权单位在这一过程中也未明确督促时间表,使得问题进一步恶化。民生工程监管的缺失以及物业更替规范的漏洞,尤其是验收环节的疏忽和强制交接制度的空白,都为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埋下了伏笔。
面对这一困境,居民们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保障自身权益。他们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强制老物业移交门禁系统的技术档案,以便新物业能够尽快修复。同时,居民们还联合业委会申请公共维修资金,用于门禁系统的维修和升级。他们还要求产权单位公开合同,追溯门禁系统安装过程中的责任,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我国现存的物业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387.8万家,其中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物业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超过55.4万家、31.9万家和30.3万家企业。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物业相关企业数量也紧随其后,分别超过22.7万家和21.5万家。这些数据显示出我国物业行业的庞大规模和蓬勃发展。
然而,物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未完全解决所有问题。据天眼查进一步的数据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物业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8.43%。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仍然反映出物业行业中存在的一些法律纠纷和管理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物业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这座18层居民楼的门禁系统问题,居民们表示将继续通过合法途径寻求解决,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物业交接的顺畅和门禁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