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这款曾以高效办公著称的应用,近期在其十周年发布会上迎来了重大变革。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在回归四个月后,首次公开亮相,并带来了一系列AI新品,标志着钉钉正式迈入AI时代。
8月25日的发布会上,钉钉一口气推出了包括“钉钉One”(AI秘书)、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以及智能硬件DingTalk A1在内的十余款AI产品,展现了其在AI领域的深厚布局。然而,发布会前夕,无招因员工“提前下班”而引发的一场风波,也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戏剧性。
无招在发布会上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回应了这场风波,他介绍了一项名为DingTalk Zen的“放松”功能,该功能能够短暂熄屏并播放自然风景,意在提醒员工工作之余也要享受生活。然而,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钉钉在AI时代下的焦虑与变革。
自无招今年4月回归钉钉以来,他提出了“回归创业、回归创新、回归用户第一”的口号,并付诸实践。管理上,他推行更为严苛的制度,组建创新小组,并亲自拜访客户。这一系列举措,让钉钉的工作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们面临着更为紧张的工作节奏,每天早9点的早会、缩短的午休时间以及频繁的绩效考核,让不少员工抱怨连连。
无招强调人效和严卡预算,要求产品快速迭代,以破除“大公司的傲慢”。然而,这种高压政策并未让所有员工产生共鸣。有员工表示,这种卷工期、卷时长的做法并非真正的创业精神。随着抱怨声增多,钉钉内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员工不满,如通过问卷形式征集创新想法,但效果有限。
在无招的带领下,钉钉正全力推进AI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承载着为“新钉钉”开发AI能力的重任,直接向无招汇报。然而,这些创新项目组的成员大多是从各组抽调而来,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有的项目组甚至需要“9-10-6”的工作节奏,周日还需强制上班。尽管有一定的绩效激励,但这份奖励的“代价”显然过高。
无招的回归,是阿里集团的意志。钉钉被定位为阿里AI To B的入口级产品,承载着阿里在AI时代的新增长期待。为了短期内提高产品竞争力,无招拆除了一部分“付费墙”,降低了用户的付费门槛。同时,他也给前线销售集体拉高了考核指标,要求快速拉高业绩。然而,这种涸泽而渔的方式显然不可持续,内部节奏紧张,策略手段难免粗暴。
尽管如此,钉钉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它更加注重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多去驻场、增强回访等,加强对客户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无招也表示,回归后吸纳了广泛客户意见,把钉钉新版本做得更加简洁、高效、以人为本。此次大会上,无招正式宣布,AI钉钉1.0将聚焦客服、营销、教育三大场景,打造AI客服大模型、AI营销服、AI教育等产品,想用AI重构三大场景的工作流。
钉钉还在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今年7月中旬,钉钉正式推出其首款海外独立AI应用“7Ding”,为海外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商务解决方案。8月20日,钉钉又成立了新业务线——行业专属模型,并作为独立团队存在。这些举措,都彰显了钉钉在AI战略推进中的决心和野心。
无招在发布会上表示,钉钉8.0也是AI钉钉的1.0,他们决心清空过去,以归零的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钉钉。在连出“狠招”的无招带领下,钉钉正加速走向一个新的未来,但这场变革能否成功,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