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被誉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取得了显著突破。报告显示,公司在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约28.8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了4347.82%。更值得注意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从上年同期的净亏损5.30亿元转变为盈利10.38亿元。
寒武纪方面表示,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拓展。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与技术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和终端设备等领域。
回顾寒武纪的发展历程,这家公司于2016年正式成立,其前身可追溯至200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组建的一个10人学术团队,专注于探索处理器架构与AI的交叉领域。自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寒武纪虽然经历了长期的亏损,但终于在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归母净利润为3.55亿元。
尽管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4.43亿元,但同比亏损幅度已有所收窄。此前,寒武纪的高研发投入被认为是造成持续性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研发投入常常达到同期营收的1至2倍。然而,最新财报显示,尽管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至4.56亿元,但由于营业收入的迅猛增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已大幅降至15.85%,显示出经营杠杆效应正在发挥作用。
截至报告期末,寒武纪的研发团队规模达到792人,占员工总数的77.95%,其中80.18%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公司的产品体系覆盖了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处理器IP及软件,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随着业绩的亮眼表现,寒武纪的股价也一路飙升。8月27日,寒武纪股价突破1460元/股,盘中一度达到1464.98元/股,总市值超过6100亿元,甚至一度超越了贵州茅台,成为新的“股王”。自7月初以来,寒武纪股价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从低点520.67元/股上涨至超过1400元/股,累计涨幅高达169.1%,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14%。
面对股价的迅猛上涨,寒武纪在半年报中提醒投资者,公司股价的持续上涨积累了较多的获利调整风险。同时,公司注意到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新产品规格、送样、潜在客户及供应链等相关信息均为不实信息,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寒武纪强调,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股票市场风险,综合考虑影响股价的各种因素,谨慎决策。
尽管业绩取得了显著突破,但寒武纪仍面临一些挑战。半年报显示,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贡献了85.31%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寒武纪还面临着供应链稳定、毛利率波动以及行业竞争等风险。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寒武纪需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