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机构与散户共舞,股市新推手显现

   时间:2025-08-28 16:28:25 来源:小白读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私募基金备案规模数据揭示出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据财联社报道,7月份私募备案规模达到793亿元,与上月相比激增164%,同比更是上升了407%,这一数字已逼近2020至2021年的高峰水平,且平均备案规模远超彼时。中信证券的渠道调研数据进一步显示,自7月以来,样本私募的仓位持续保持在高位,8月15日的最新仓位达到了84.1%,充分显示出私募基金对本轮市场行情的积极参与。

私募基金,作为大资金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高净值客户进入股市的重要渠道,其活跃表现往往能反映出市场的深层次动向。基于此,有分析指出,本轮市场行情的主要推动力量并非散户,而是那些面向高净值客户的机构投资者。事实上,这一观点与年初以来的市场观察不谋而合。

年初时,监管部门已明确,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市场,同时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10%。业内预计,仅险资入市一项,每年就可为A股带来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支持。这一政策导向无疑为机构资金的入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大量机构资金的涌入,市场风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上半年,中特估概念股因低波动、高息率的特点,受到了险资等机构的青睐,表现尤为抢眼。随后,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模型的崛起,又引发了一波科技股的行情,先是港股,后是A股的国产替代概念股。这些领域同样活跃着机构的身影,因为无论是港股还是科创板,都设置了较高的投资门槛,使得散户难以直接参与。

机构资金主要配置权重股的策略,也使得上证指数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优于创业板。当指数攀升至3500点、3600点等关键点位时,技术性牛市开始显现,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的涌入。7月份,上交所A股新增开户数达到196万户,两融余额也突破了2.1万亿元大关。

散户的入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活跃度,他们更偏好于题材股的投资。而科技股,作为今年政策利好和消息最为密集的领域之一,自然成为了散户的追捧对象。特别是科创板上的国产替代概念股,更是成为了机构和散户共同关注的焦点。以通信ETF(515880)为例,该基金今年大涨超过70%,主要得益于其标的指数中光模块占比高达45%,是人工智能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DeepSeek等AI模型的不断发展,通信ETF等科技相关投资产品也将获得更大的提振。这一轮行情,先是由机构资金推动,随后在机构和散户的共同作用下,科技题材股活跃度显著提升,赚钱效应也愈发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牛市不同的是,近年来散户的投资策略更加成熟和专业。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单只股票,而是选择抗风险能力更高的ETF等投资产品。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规模已首度突破5万亿元大关。这一数字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出散户投资理念的转变,也预示着A股市场的生态正在变得更加健康。

ETF规模的持续扩大,不仅增强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也使得本轮行情更加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然而,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无论是个股还是基金,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都应保持谨慎态度。毕竟,短期涨跌并不能预示未来,理性投资才是长久之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