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伟达Jetson Thor升级亮相,国产AI芯片加速替代进程

   时间:2025-08-28 19:18:08 来源:集微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英伟达近期震撼发布了专为机器人应用设计的全新计算平台——Jetson AGX Thor,并配套推出了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该平台搭载了英伟达Blackwell GPU和14核Arm Neoverse-V3AE 64位CPU,能够提供FP4精度下高达2070 FP4 TFLOPS的AI算力,显存达到128GB,功率范围灵活可调,介于40W至130W之间。与之前的AGX Orin相比,Jetson Thor系列的AI计算性能跃升了7.5倍以上,能效也提升了3.5倍。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智能科技的代表,其核心部件——主芯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这一领域仍由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巨头主导。然而,国内厂商也在积极行动,加速专用AI芯片的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从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发布的“2025半年报”中不难发现,两者都将机器人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瑞芯微的RK3588和全志科技的MR527等国产芯片已开始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领域。

2025年初,人形机器人行业热度空前高涨,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亮相表演,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成功举办,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人形机器人在续航、热管理、平衡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最关键的是“大脑”的欠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负责语音识别、环境感知等功能,接受指令后进行任务规划,再通过“小脑”实现路径的最优规划,最终通过驱动伺服系统完成任务。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诸多问题都与“大脑”有关,网友戏称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是“小脑发育不完全,大脑完全不发育”。这从侧面反映出,开发人形机器人更强大的“大脑”仍需大量努力。在人形机器人的运算与控制过程中,主芯片,包括CPU、GPU、NPU等计算芯片,是支撑复杂算法和智能决策的重要基石。业界普遍认为,机器人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必须将通用智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依赖于算法、数据、算力和硬件四项核心技术。中国在硬件供应链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成为下一步的重点。

尽管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厂商在人形机器人算力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厂商也在积极推进国产替代。例如,瑞芯微基于RK3588等芯片,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功能,且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60%。新推出的RK182X端侧算力协处理器,具备自研高神经网络算力,可作为机器人小脑中枢,实现多模态感知与决策。全志科技的MR527芯片集成了8核CPU、NPU和Mali GPU,实现了低成本的多关节协同控制,并已应用于小米CyberDog仿生机器人等。

黑芝麻智能的华山A2000系列芯片也支持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武当C1200系列芯片通过硬件隔离技术,支持AI运算与执行器控制并行,高效处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国内还有多家厂商能够提供机器人芯片相关产品,如芯驰科技的D9-Max和爱芯元智的AX8850等,这些芯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主芯片将朝着异构集成的方向发展,深度融合CPU、GPU、NPU等异构单元,通过分工协作提升实时响应能力。同时,先进制程与Chiplet技术将提升芯片集成度和能效比,降低成本。边缘计算与大模型的融合也将成为趋势,通过优化芯片架构,支持本地化模型推理,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