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再度花落中国,于天津拉开帷幕,时间定于8月31日至9月1日。此次峰会不仅是中国第五次担纲东道主,更是上合组织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峰会前夕,即8月28日上午8时,专为中外媒体记者设立的新闻中心正式开门迎客,以其独特的科技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
步入新闻中心,首先迎接记者们的是综合服务台,这里仿佛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心脏地带”。从信息咨询到资料领取,再到失物招领,各项服务一应俱全,细致入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小合”的机器人志愿者成为了现场的“明星”。这位精通中文、英语和俄语的“智能伙伴”,不仅能够迅速回答关于上合组织的各类问题,还象征着团结协作与和谐共融的美好寓意。
科技互动展示区则成为了记者们探索科技奥秘的乐园。一块巨大的全景式互动屏幕,让记者们仿佛穿越时空,近距离观赏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标志性建筑的壮丽风采。与此同时,一股股来自自然的清新香气——雪莲的淡雅、青草的芬芳、木质的沉稳——通过气味释放器缓缓弥漫,与视觉体验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文化之旅。
智慧生活互动区则像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展示了智能科技如何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台智能书法家机器人以其精准的机械臂,挥洒自如地书写着“平安喜乐”的美好祝愿,吸引了众多记者驻足拍摄。一台能够快速制作冰淇淋的机器人也成为了现场的“甜蜜使者”,在繁忙的报道间隙为记者们带来一丝清凉与愉悦。
AI数字人多场景播报区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记者们只需站在绿幕前拍摄照片,就能生成自己的专属数字人形象。随后,通过输入稿件内容,这些数字人便能以中文、俄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播报新闻,并同步生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纪念品——冰箱贴,上面印有“天津之眼”摩天轮和世纪钟等地标性建筑。
新闻中心还特别设置了非遗互动区,旨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传统手工艺成为了记者们争相体验的热门项目,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朋友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据悉,本次峰会新闻中心功能齐全,设有综合服务区、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新闻发布区、广播电视技术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这些区域为注册记者提供了包括广播电视制作、新闻发布、官方图片供应、峰会资讯获取、科技文化展示、餐饮服务以及交通保障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确保了记者们能够高效、便捷地完成报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