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体系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吉林农商银行正式获批开业。这一举措标志着吉林省在金融领域的一次重大调整,旨在通过改革来强化中小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并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健发展。
近日,吉林金融监管局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农商银行”)及其13家分支机构获准开业。此次改革采取了“两步走”战略,旨在最终组建一家省级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这一模式与此前辽宁省的改革路径相似,预示着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体系正朝着更加集中、高效的方向发展。
吉林农商银行的成立,得到了吉林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今年7月,吉林省财政厅成功发行了总额为260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全部用于吉林农商银行的资本补充项目。加上之前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吉林农商银行共获得了346亿元的资金支持。这一巨额资金的注入,无疑为吉林农商银行的稳健开业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吉林农商银行注册资本为346.28亿元人民币,由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省飞达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比例高达99.92%,显示出其对吉林农商银行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
吉林农商银行的成立,也意味着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平等地的13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自行解散,其资产、负债、业务、人员等将由吉林农商银行全面承继。这一变革不仅将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将有助于化解中小银行的风险,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吉林农商银行的高管团队中,王立生担任董事长,马剑凤担任行长。这两位领导人均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他们的上任无疑将为吉林农商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公告还宣布了其他几位副行长的任职名单,为吉林农商银行的高管团队增添了新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也参与了吉林农信系统的改革化险工作,通过承接部分机构的资产等方式,为吉林农信系统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农村中小银行引入了强大的“外援”,有助于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吉林农商银行的正式开业,国内省级农商银行的数量也增加至11家。这些省级农商银行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还将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同时,随着省联社改革进程的加快,更多地区将形成具体的改革化险方案,并按照“一省一策”的原则稳妥推进实施。
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本地、服务本土,以中小微企业和本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群体,通过持续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内生动力来化解风险。同时,还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