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潼南,一场聚焦汽车再制造领域的创新风暴正席卷而来。8月28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此地激情上演,35个从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的项目汇聚一堂,竞相展示其在汽车再制造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汽车拆解、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智能网联车载系统等核心领域,还带来了诸如智能激光开微槽装备、交叉干扰消除技术等前沿科技,为汽车再制造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安声——打造汽车多场景沉浸式声学体验”项目和“汽车芯片及精密零部件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产业化”项目分别荣获企业组和创业组一等奖,展现了汽车再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8月28日,“走进潼南·潼创未来”投资贸易合作大会也在潼南召开,14个项目在此集中签约,涵盖了汽车后市场、数字经济、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签约,不仅为潼南的汽车再制造产业链、生态链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也彰显了潼南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地,潼南已经连续两年举办该项赛事,借助“创客中国”大赛的平台优势,发掘了一批优质企业,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潼南本土企业贝思远新能源和棱镜能源科技在大赛中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了企业组二、三等奖,这些成果的转化将更好地赋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潼南区深知,要想在汽车后市场及相关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着力打造多链融合的集群生态。因此,潼南深化产学研协同,打造汽车后市场产业融合实训基地,并成功入选2025年市域产教联合体。同时,潼南还积极推动“西部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项目”的建设,旨在打造集汽车拆解、零部件再制造、再生材料利用、跨境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潼南区还提出了“四个共同”的倡议,为汽车再制造产业进行了长远布局。包括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新体系、开拓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探索技术创新应用新范式以及建立国际接轨规则新标准。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潼南汽车再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一赛”和“一会”成果的逐步落地,潼南将继续以“绿色低碳”为生态底色,以“创新驱动”为发展引擎,深化汽车再制造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未来,潼南有望成为汽车再制造领域的创新高地和产业聚集地,为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