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揭秘陨石“小液滴”,科学家精准推算木星诞生时间

   时间:2025-08-31 08:59:25 来源:IT之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科学家们近日在探索太阳系早期历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发现与木星这一气态巨行星的形成时间紧密相连。研究显示,大约45亿年前,木星经历了快速演化,其强大的引力对周围的天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那个时期,木星周围的无数岩石质与冰质天体,被称为“星子”,它们的运行轨迹被木星的引力严重扰乱。这些星子与现今的小行星和彗星形态相似,它们的剧烈碰撞释放了巨大能量,导致内部的岩石与尘埃熔化,形成了名为“球粒”的熔融岩石小液滴。这些古老的液滴至今仍然保存在坠落到地球的陨石中。

名古屋大学和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INAF)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球粒,不仅揭示了它们的形成机制,还据此推算出了木星的形成时间。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

研究发现,球粒的大小和在太空中的冷却速度等特征,完全取决于发生碰撞的星子中的含水量。这一发现与科学家在陨石样本中的观察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行星的诞生直接推动了球粒的形成。球粒是直径约0.1至2毫米的小球体,它们在太阳系形成初期被纳入小行星内部,数十亿年后随着小行星的碎裂而坠落到地球。

名古屋大学的Sin-iti Sirono教授解释说:“当星子相互碰撞时,其内部的水分瞬间汽化,形成膨胀的蒸汽。这种蒸汽就像一场微型爆炸,将熔融的硅酸盐岩石破碎成细小液滴,这些液滴就是我们今天在陨石中看到的球粒。”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木星演化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详细追踪了其引力如何导致早期太阳系中岩石质星子与富水星子之间的高速碰撞。INAF的高级研究员迭戈·图里尼博士表示:“我们将模拟生成的球粒特征与数量,与陨石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模型能够自然地生成与实际相符的球粒。模型还显示,球粒的形成过程与木星通过积聚星云气体达到巨大体积的过程是同步的。陨石数据进一步表明,球粒形成的高峰期出现在太阳系诞生后的180万年,这也正是木星形成的时间。”

这项研究为我们更清晰地描绘了太阳系的形成过程,然而,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由木星形成引发的球粒生成过程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这无法解释为何陨石中会存在不同年龄的球粒。科学家们推测,土星等其他巨行星在诞生时,也可能引发了球粒的形成。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年龄的球粒,科学家们有望追溯行星的形成顺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太阳系随时间的演化过程。这一研究还表明,类似的剧烈行星形成过程可能也发生在其他恒星周围,为我们了解其他行星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宝贵见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