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汽车评论人士吴佩最近揭露了一个行业内幕,指出有广告公司在数月前就精心策划了“小订热潮”,意在发布会前夕制造轰动效应。
据吴佩分析,这种做法背后有两个主要动机:一是营造产品火爆销售的假象,吸引消费者跟风;二是取悦上级管理层,展示市场推广的“成果”。
然而,吴佩也指出,这种短期策略难以掩盖长期事实。新车发布后的几个月内即将面临交付,届时真实的销售情况将一目了然,无法再靠虚假数据支撑。进入平稳销售期后,任何市场泡沫都将破灭。
吴佩进一步质疑,明知这种“狼来了”的策略效果有限,为何仍有企业一再使用?他强调,自己并非针对具体企业,而是希望整个行业能更加自律,避免媒体和消费者在信息迷雾中迷失。
近期,成都车展吸引了众多车企参与,不少品牌在新车发布后迅速宣布“XX小时内订单量破万”的佳绩。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小订数据并不足以反映真实市场需求。
原因在于,小订金额通常可退,许多消费者提前预订只是为了确保能享受到上市前的预售优惠。一旦新车价格与预期不符,这些预订很可能被大量取消。
对于真正关心车辆销售情况的消费者而言,上市后的上险量数据才是更为可靠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