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湖北省的人形机器人“天问”系列以其卓越的自主研发能力,成为了国内外瞩目的焦点。去年,当“天问”迈出直立行走的第一步时,或许没人能预料到它会如此迅速地奔跑在世界的舞台上。
今年8月,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全球科技爱好者的瞩目下拉开帷幕,“天问3号”作为湖北唯一全自研参赛的整机,以其稳定的性能和出色的表现,成功完成了百米赛跑项目。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底蕴,更为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天问3号”的身高约为1米6,体重约45公斤,相较于之前的型号,它在机械结构、整机尺寸、内部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框架等方面均进行了全面优化。这些改进使得“天问3号”在保持高度拟人化行走步态的同时,行走速度可达每秒1.5至2米,相当于人类的竞走速度。在赛场上,它的稳健步伐和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淼表示,“天问”系列机器人的研发历程,是武汉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缩影。从“天问1号”的立项到“天问3号”的参赛,每一步都凝聚了武大师生的智慧和汗水。而“天问3号”在赛场上的成功,更是对武大机器人学院自主研发能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天问3号”不仅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机器人,更是武汉大学培养未来全栈工程师的摇篮。整个机器人由学生团队全链路自研,核心零部件90%以上来自湖北,真正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自主化。这种全自研的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李淼教授看来,“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在高速爆发的起点,对同学们而言,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因此,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推出了“天问领航计划”,旨在通过联合知名企业,构建从大一到博士阶段的机器人进阶实验室,综合培养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人才。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天问”系列机器人的成功,也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目前,“天问”已孵化出武汉手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远游”轮式机器人已在孝感落地量产,并在咸宁一家医院上岗,将中医大模型与机器人相结合,实现了导诊、问诊等功能。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天问”系列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突破。而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也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全栈工程师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