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这家家电巨头,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以期打破业务增长的瓶颈。然而,与同行美的、海尔相比,其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成效并不显著。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格力电器的业务结构依然高度依赖于空调制造业,该板块收入占比高达89.9%,其他业务仅占10.1%。在产品分类上,消费电器收入占比达到78.38%,内销占比更是高达73.12%。这种业务结构,对于一家成熟企业而言,无疑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易受行业天花板的制约,限制了营收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格力电器近期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进一步凸显了这一困境。上半年,公司营收为973.25亿元,同比下降2.46%,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扣非净利润仅增长0.5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财报下滑更为明显,总营收同比下滑12.11%,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也分别下滑了10.07%和11.88%。
面对业绩下滑,格力电器决定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也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这一决定公布后,次日公司股价大跌5.88%,成交量激增至108亿元。
事实上,格力电器业绩下滑的迹象早已显现。在财报发布之前,空调行业就已经掀起了一轮价格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公开表示,家电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不再追求技术突破,而是通过偷工减料、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她强调,格力将坚守品质,相信消费者最终会看到优质产品的价值。
然而,格力电器在空调市场的领先地位正面临挑战,尤其是来自小米的竞争。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空调目标是在2024年成为中国市场第四名,今年目标是坐稳第三名,并计划在2030年成为中国市场空调行业的佼佼者。根据奥维罗盘数据,2025年上半年,格力空调在线上市场的市占率略有下降,而小米空调市占率则大幅增长。
格力电器并非没有意识到产品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从十年前开始,公司就尝试多元化发展,包括对珠海银隆的投资等。然而,尽管董明珠的眼光独到,但格力电器的多元化之路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契机,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小家电领域,都未能有效突围。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的多元化战略则取得了显著成效。美的集团营收结构更加均衡,智能家居业务、新能源与工业技术业务、智能建筑科技业务等多个板块共同支撑起公司的业绩增长。而海尔智家的业务结构则更加全面,冰箱、空调、洗衣机、厨电等多个品类均衡发展。根据财报,2025年上半年,海尔智家和美的集团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显示出多元化战略的韧性。
对于格力电器而言,面对市场竞争的冲击,多元化发展依然是必由之路。未来,公司或许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分红比例,将更多资金投入小家电市场以及相关配套的新能源市场的拓展中。凭借格力电器在制造业的深厚底蕴和品牌影响力,只要能够迈出更大的步伐,其多元化战略的成功概率依然值得期待。
格力电器在多元化道路上的探索,不仅关乎公司的未来发展,也牵动着整个家电行业的格局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格力电器能否在多元化战略上取得突破,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