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蒙牛业绩承压:营收利润双下滑,何时重振旗鼓?

   时间:2025-09-02 11:00:44 来源:华尔街见闻官方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蒙牛乳业在调整期中步履维艰,上半年业绩报告揭示了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数据显示,蒙牛实现营业收入415.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6.9%,销量与价格均呈现低个位数下滑趋势。尽管原奶价格下降带来了毛利率1.4个百分点的提升,推动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3.4%,达到35亿元,但这一利好被联营企业业绩承压导致的5.45亿元账面亏损所抵消,使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4%,至20.46亿元。

蒙牛管理层指出,若不考虑联营公司亏损的影响,归母净利润实际上可与去年同期持平。然而,行业对需求复苏和竞争格局改善的前景预期并不乐观。国内奶牛存栏量自2024年起持续下降,进入2025年后始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尽管行业处于产能出清阶段,但凭借产业链韧性支撑,上半年牛奶产量仍实现0.5%的同比增长,奶价则持续在每公斤3元左右徘徊。市场预计,行业实质性反转的节点已推迟至2026年。

蒙牛面临的压力不仅源于宏观消费疲软与行业周期影响,更在于品类结构与渠道布局的失衡。在常温液奶占据核心收入结构的背景下,蒙牛的第二增长曲线尚不明朗。液态奶业务上半年延续了双位数下滑趋势,同比减少11.2%至322亿元,营收占比首次低于80%。与两年前相比,蒙牛液态奶半年度营收已萎缩近百亿元,市场份额面临更明显的收缩压力。

然而,在液态奶业务内部,低温业务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鲜奶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仅有常温业务仍在下滑。蒙牛集团总裁高飞介绍,品类多元化和品类结构优化已初见成效。上半年,冰淇淋和奶酪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增幅均超过10%,奶粉板块也实现了2.5%的增长。但这些新兴业务合计占比仍不超过四分之一。

蒙牛还面临着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和消费场景及渠道的结构性转移。原奶价格持续走低,使得中小乳企生产成本下降,更主动地加入价格战,侵蚀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以商超为代表的传统渠道走向式微,份额被线上平台、仓储会员店及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瓜分。这些新兴渠道发展的自营乳品和新茶饮等即时消费,凭借渠道流量优势与性价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品牌的市场空间。

蒙牛对下半年市场预期并不乐观。管理层表示,液奶二季度收入较一季度收窄明显,但7-8月仍呈下降态势。三季度虽有双节拉动,但管理层观察到礼赠对整体的拉动作用变小,中秋国庆的终端需求可能弱于往年。因此,蒙牛下调了全年指引,由年初的低单位数增长调整至中、高单位数下滑。

为了应对挑战,蒙牛采取了审慎的经营策略。对外削减投资规模、严控资本开支,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降幅扩大至40%。对内则聚焦运营效率提升,积极纾解库存、压缩成本。上半年,蒙牛存货周转天数降至36天,较去年同期显著缩短4.3天。同时,持续强化费用管控,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减少约10亿元,使销售费用率同比降0.5个百分点。蒙牛还推动了人员优化,员工总数从4.1万人减至3.88万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蒙牛仍在产品创新和品类开发上持续发力。上半年推出上百款新品,覆盖全品类矩阵。同时,针对不同渠道推出定制化产品,部分新品表现突出。蒙牛还积极拓展新兴渠道,推动自身从传统供应商向解决方案共创伙伴转型,为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乳品应用解决方案。蒙牛已成立面向B端的“奶立方”事业部,针对B端设立的“蒙牛专业乳品”已拥有多个品类产品,并与多家消费巨头建立合作关系。

蒙牛表示,当前阶段原奶供需矛盾有所缓和,过剩奶源减少,奶价逐步企稳,使喷粉减值有望得到显著改善。然而,随着原奶价格趋于稳定,奶价对毛利率的边际改善将减弱。行业需求和竞争格局短期难有改善,可能令蒙牛销售单价和毛利率承压。新一轮价格竞争正有抬头之势,管理层表示已对部分常温产品进行降价,预计将对下半年收入造成压力。

在长远规划中,蒙牛致力于向乳制品精深加工拓展,以此推动全产业链的升级与价值提升。高飞指出,中国乳品进口量持续上升,说明行业在固态乳制品和高附加值原料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这既是行业当前的一个短板,也是未来转型升级亟待突破的关键方向。

蒙牛正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品类结构优化,以及积极拓展新兴渠道和B端市场,来应对当前的挑战。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蒙牛仍在努力寻找增长的新动力,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