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月球基地:机器人主导建设,人机协作共筑月球新家园

   时间:2025-09-03 14:31: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月球基地的建设蓝图正逐步展开,一个以机器人为主导,结合人机协作的创新模式正在成为核心驱动力。在这一宏伟计划中,机器人将承担起基地建设的重任,而人类工程师则将在地球上进行远程指导,共同推动月球基地的建设进程。

月壤资源的原位利用是这一计划的重要一环。月球机器人,如即将搭载嫦娥八号的“月壤打砖机”,将直接利用月球土壤,通过太阳能聚焦产生的高温熔炼月壤,并运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造出强度高达100兆帕以上的“月壤砖”。这些月壤砖在极端温度循环下性能稳定,完全能够满足月球基地建筑结构的需求。

智能化建造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建设效率。被称为“月蜘蛛机器人”的建造机器人将执行3D打印与砌筑任务,它们先打印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然后再像拼乐高一样将这些砖块组装成建筑模块。这一创新方法不仅大幅降低了能耗和运输成本,还提高了建造的精确度和速度。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多功能月球机器人也将参与月表采样、建材制造及基地组件拼装等工作。

人机协作在这一计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前期勘探与设计阶段,嫦娥七号将携带六足机器人深入月球南极熔岩管进行勘探,为基地选址提供精确的三维地形数据。人类工程师则根据这些数据远程指导机器人调整建筑方案,充分利用熔岩管的天然结构增强辐射防护。在后期精密作业阶段,宇航员将现场操作复杂设备的安装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试等工作,而机器人则提供辅助搬运与定位支持。

这一计划的技术优势与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机器人的贡献不仅在于免去了地球建材的运输,使得月壤原位转化率超过90%,还在于通过榫卯结构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模块化快速搭建,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同时,机器人还替代人类完成了高危辐射环境下的重复作业,降低了风险。典型的里程碑事件包括2028年嫦娥八号任务的全球首次月面机器人3D打印制砖与组装验证,以及2030年代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该科研站将以机器人建造为核心,逐步扩展为多国参与的常驻基地。

当然,这一计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月壤砖需要在天宫空间站外暴露3年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宇宙射线与温差耐受性。同时,六足机器人也需克服月球松散土壤的行走稳定性问题。然而,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推进这一计划,致力于形成“机器人主力-人类协同”的深空基建新模式,为人类在月球上的长期居住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