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一场关于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和企业命运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进行。近日,蔚来与理想两家头部企业的销量数据成为市场焦点:8月份,蔚来以31305台的销量超越理想,后者销量为28529台。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蔚来首次在月度销量上实现对理想的反超。
这一反转不仅令人瞩目,更折射出行业格局的快速变迁。理想汽车曾以其精准的家用SUV定位和独特的增程技术路线,成为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其“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豪华配置组合,直击中国家庭用户痛点,让理想在2023年率先实现盈利,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随着纯电动车续航能力的提升和充电设施的普及,增程技术的价值悖论逐渐显现。尽管理论上增程车可以通过加油解决续航焦虑,但现实中车主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充电方式。以理想L8为例,500公里高速路程的充电费用仅为加油费用的一半左右,这使得增程器的优势不再,反而成为负担。
更为严峻的是,增程技术的门槛相对较低,竞争对手纷纷效仿并推出更低价格的产品。零跑、问界等品牌的崛起,让理想的护城河迅速被填平。特别是零跑汽车,其8月份交付量高达57066台,连续六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其成功秘诀正是“模仿理想的配置,抛弃理想的增程”。
面对这一困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决定押注纯电转型。然而,转型之路并不平坦。理想MEGA的惨败和理想i8的争议,让李想深刻体会到纯电市场的残酷。特别是i8,其高昂的定价和配置争议,让市场反应冷淡。相比之下,乐道L90以更低的价格和相似的配置,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上市当天销售系统即被挤爆,首月交付量破万。
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则在坚持中找到了新的出路。蔚来一直力推的换电模式,曾经备受质疑,但李斌坚持认为这是解决续航焦虑的有效途径。如今,蔚来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拥有3239座换电站和2757座超充站。随着纯电车续航普遍突破600公里,快充时间缩短至18分钟,蔚来的“电区房”反而成为了稀缺资源。
更重要的是,蔚来开始调整商业策略,拥抱性价比。乐道品牌的推出,让蔚来获得了向下探索市场的机会;新ES8比上代便宜8万元的定价策略,也展现了蔚来务实的态度。这一转变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8月份,乐道品牌交付量占蔚来总销量的52.4%;蔚来股价也在一个月内上涨33%,重返千亿市值行列。
在这场较量背后,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的大分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纯电车销量增速远超增程车。随着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普及和电池成本的下降,“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便宜”已成为新常态。当纯电车在成本、性能、体验上全面超越增程车时,增程技术的存在意义确实需要重新审视。
从更深层次看,理想与蔚来的此番较量,也是两种企业基因的碰撞。理想的基因是效率至上,善于在既定框架内做到极致;而蔚来的基因则是创新驱动,更愿意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在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技术迭代加速、用户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蔚来的基因优势开始显现,而理想的效率优势反而成了转身的阻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变化。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法则,更是商业铁律。在新能源的下半场,所有玩家都需要重新证明自己,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