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laude Code项目负责人Boris Cherny在一场内部访谈中,与Alex Albert(Claude Relations负责人)共同探讨了智能体编程的进展、模型演进、Claude Code迭代背后的直觉驱动设计哲学及其实际应用。
访谈中,Boris首次分享了Claude Code迭代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点:这一强大工具的开发并非依赖传统的基准测试,而是依靠内部构建的“直觉系统”。据Boris介绍,这一系统使得团队能够基于真实使用体验,快速且准确地迭代产品。
Boris强调,未来软件工程师仍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和编码技能。他认为,只有深入理解“手艺”的工程师,才能更好地驾驭和指导AI这一强大工具。软件工程师的角色将逐渐转向更高层次的抽象,更注重目标设定、系统设计和创意实现。
访谈还回顾了智能体编程在短时间内所经历的显著演变。一年多前,AI在编程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者通常需要在集成开发环境(IDE)中手动编写和修改代码,偶尔向聊天机器人寻求帮助。而今,AI已进化成能够深度参与开发流程的智能体,智能体编程已成为许多开发者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开发者与代码交互方式的变革:从直接操作文本转变为指导智能体操作文本。开发者现在更多地是向智能体下达指令,描述所需功能或待修复的Bug,然后信任智能体去分析、修改甚至创建大量文件和代码。智能体能够独立完成过去需要大量手动编辑的工作,有时甚至能从头构建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Boris指出,这一飞跃的实现主要归功于两个关键因素:模型能力的质的提升和“鞍具”系统的完善。强大的模型如Claude 3.7、Claude 4.0等,在理解复杂指令、保持任务连贯性和执行多步操作方面表现出色。而“鞍具”系统则包含了用于交互和控制的系统组件,如系统提示、上下文管理、工具集等,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开发中。
在评估编码模型性能时,Claude Code团队摒弃了传统的基准测试方法,转而采用直觉测试,即“氛围检查”。Boris表示,他会用新版本完成日常开发工作,而不是运行预设的测试用例。这种评估方式能真实反映工具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表现,成为判断模型和产品是否进步的重要信号。
Claude Code的设计哲学之一是保持简单并具可扩展性。团队深知每个开发者、团队和代码库都有其独特的工作流程和上下文需求,因此将Claude Code设计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了一系列扩展点,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改造。
面对智能体编程的飞速发展,Boris为软件工程师的未来提供了建议。他认为,未来工程师的工作重心将从具体的代码实现细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抽象。短期内,开发者将更多地通过与Claude的对话来指导其完成代码修改、重构和生成。长期而言,工程师与AI的交互将进一步抽象化,工程师将设定高级别目标,由AI智能体自主完成必要的编码、测试和部署工作。
Boris还分享了高效使用Claude Code的最佳实践和技巧。对于新手,他建议先提问而后编写代码,通过提问建立对AI智能体能力的信任。在实际编码工作中,他建议根据任务难度采用分级协作策略,灵活调整与AI的协作深度。
此次访谈不仅揭示了Claude Code背后的迭代哲学和设计理念,还为软件工程师如何适应未来趋势提供了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