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CEO李斌近日立下豪言壮语,承诺公司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这一大胆目标为蔚来正面临的巨额亏损与用户信任危机注入了新的关注点。
9月2日,蔚来发布了其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蔚来汽车交付量显著增长,达到了72056辆,环比增长71.2%。尽管交付量大幅上升,但公司的净亏损依然高企,达到了49.95亿元,尽管与上一季度相比减少了26%。
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曾是新势力车企“蔚小理”阵营的佼佼者。然而,如今的蔚来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市场密切关注其能否如期实现盈利目标。
在营收方面,蔚来第二季度总收入达到190.09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57.9%。其中,汽车销售额为161.36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62.3%。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蔚来第二季度的汽车毛利率仅为10.3%,同比下滑1.9个百分点。
蔚来汽车单车平均售价的下降成为了一个显著问题。第二季度,单车平均售价约为22.39万元,与去年同期的27.33万元相比,下降了约18.1%。这一趋势与蔚来旗下乐道、萤火虫两大品牌销量提升密切相关。财报显示,这两个品牌分别交付新车17081辆和7843辆,占总销量的23.7%和10.9%。
面对经营压力,李斌在内部讲话中强调了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员工强化经营意识,严格遵循成本节约理念。这一策略在最新财报中已初见成效,营业费用总额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7.2%。
然而,就在李斌全力推进降本增效的同时,一场用户信任危机悄然爆发。8月29日,在蔚来用户见面会上,一位老车主对李斌提出了长达五分钟的尖锐质疑,涉及信用、维护、保值、履约和沟通渠道等多个方面。
车主指出,蔚来在销售过程中隐瞒降价信息,一代车型搭载的8155芯片座舱更新滞后,车辆保值率过低,承诺的辅助驾驶功能未能如期兑现,且缺乏有效的直接沟通方式。尽管李斌对这些质疑一一回应,但部分老用户因利益受损而产生的怒火并未平息。
这场信任危机的根源在于蔚来在应对经营压力时未能妥善平衡用户权益,导致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凸显。蔚来多年来的亏损状态加剧了这一困境。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5年,蔚来的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已超过千亿元。
为了生存和进一步开拓市场,蔚来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和调整用户权益。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压力,但也损害了部分老用户的利益和感情。随着特斯拉入华并率先发起“价格战”,包括蔚来在内的众多厂商被迫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降价保销量和得罪老用户之间,蔚来选择了前者,这导致部分老用户权益受损。如何在企业盈利和用户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蔚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李斌依然坚持蔚来第四季度必须盈利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蔚来将优先保障全新ES8和乐道L90两款车型的产能,并计划将L90的月产量提高到1.5万辆,全新ES8的产能也将在12月提升至1.5万辆。同时,蔚来还致力于提升汽车毛利率,力争在四季度实现Non-GAAP口径下的盈亏平衡。
然而,蔚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推动车辆月均交付量从3万台提升至5万台,实现整车毛利率提升至16%以上的突破,还需要在研发费用、销售及一般管理费用等方面采取更有效的管控措施,进一步缩减开支。
李斌坦言,实现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充满挑战,但随着纯电市场进入上升通道,蔚来已具备将十年技术积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下一步,蔚来将聚焦于销售、交付和运营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