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锂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33亿元,同比下滑24.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4亿元,较去年同期-52.06亿元的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作为全球锂资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家四川射洪企业正通过产能扩张与战略调整应对行业周期性挑战。
报告期内,联营公司智利矿业化工(SQM)的业绩回升成为关键支撑。SQM为天齐锂业贡献投资收益2.35亿元,推动公司整体投资收益从去年同期的-11.21亿元增至2.05亿元。澳元对美元汇率走强带来4.87亿元汇兑收益,财务费用由2.29亿元转为-2.68亿元,进一步优化了利润结构。
在产能建设方面,天齐锂业正加速推进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的扩产计划。现有化学级锂精矿三座工厂及尾矿再处理厂年产能达162万吨,在建的三号工厂预计2025年12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214万吨。锂化工产品领域,国内外五大基地现有年产能9.16万吨,江苏张家港与重庆铜梁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增至12.26万吨。
创始人蒋卫平的资本运作史堪称行业教科书。这位1955年生于四川遂宁的企业家,1997年从国企下海创业,2004年以1144万元收购濒临破产的射洪锂盐厂,开启锂业征程。2014年,他力压美国洛克伍德集团,以30亿元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51%股权,掌控全球最大锂辉石矿;2018年再斥资40.66亿美元入股SQM,获得阿塔卡玛盐湖卤水资源,奠定"中国锂王"地位。
但激进扩张也带来沉重债务压力。2019-2020年,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锂价暴跌导致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2.32%。2021年引入IGO战略投资13.95亿美元,2022年港股上市募资超百亿港元,才缓解资金危机。同期锂价从4万元/吨飙升至60万元/吨,推动蒋卫平夫妇财富在2022年达518.9亿元峰值。
行业周期波动持续考验企业韧性。2024年锂价回落至6-8万元/吨区间,天齐锂业营收暴跌67.75%至130.63亿元,净利润亏损79.05亿元。蒋卫平家族财富随之缩水,从2022年高点累计蒸发358.9亿元,2025年以160亿元蝉联四川射洪首富,但较三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管理权交接正在平稳推进。2024年4月,蒋卫平辞任董事长,由1987年出生的女儿蒋安琪接棒。面对锂价下行压力,公司采取双重策略:技术端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工艺创新;产业链端深化上下游协同,通过价值提升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格林布什矿区,三号工厂建设正如火如荼,这座全球最大锂辉石矿的产能释放,或将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