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与H股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中期业绩,旗下理财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据统计,共有24家上市银行在中报中详细披露了理财子公司的运营数据,涵盖产品规模、盈利能力等核心指标。
在产品规模层面,行业呈现明显分化。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整体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实现较快增长。具体来看,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三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稳居行业前三,管理规模分别达2.46万亿元、2.32万亿元和2.13万亿元。其中信银理财凭借7%的增幅新晋"2万亿俱乐部",成为股份制机构扩张的典型代表。
国有大行阵营则出现显著分化。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实现规模扩张,后者以17.54%的增幅将管理规模提升至1.20万亿元。但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四家机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建信理财降幅达11.88%,管理规模回落至1.41万亿元。这种分化在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中同样存在,宁银理财以26%的增速领跑城商行阵营,而青银理财则出现4.97%的规模收缩。
市场分析指出,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引发的"比价效应"是推动理财规模增长的核心因素。民生银行研究院报告显示,仅2025年4月单月,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的规模就达约0.8万亿元。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虽较历史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1"字头的存款利率。
盈利能力方面,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特征。在统计的22家理财子公司中,15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5家增速超过20%。招银理财虽净利润同比下降5.74%,但仍以13.64亿元的业绩位居榜首。中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分别以13.58亿元、12.73亿元的净利润分列二三位,其中中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22.23%。
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继续占据盈利优势,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净利润均突破10亿元。相较之下,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盈利规模普遍较小,最高盈利的杭银理财实现净利润4.83亿元,同比下滑8.52%。区域性机构中,浦银理财表现亮眼,净利润同比增长76.19%至9.25亿元,上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机构增速也超过20%。
行业盈利波动特征明显,7家机构出现净利润下滑。平安理财和青银理财降幅居前,分别下降41.28%和35.68%。青岛银行在中报中解释称,债市波动导致理财子公司调整债券持仓,固收类产品占比过高影响了手续费收入。这种盈利分化既反映出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机构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