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理塘创新引入无人机吊运技术 为高原草场生态修复注入科技动能

   时间:2025-09-07 05: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四川理塘县格聂镇则巴村,一场以科技手段守护高原生态的实践正在展开。当地林业和草原部门创新采用无人机吊运技术,为退化草场修复工作开辟了新路径。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运输方式对草地的二次破坏问题,更将作业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数倍,为高原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则巴村所在的格聂山区拥有广袤的天然草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保水能力减弱等生态问题逐渐显现。此前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中,物资运输主要依赖车辆和人工背运,车辆难以到达的偏远区域需要人力将草种、肥料等物资背运至作业点。这种模式不仅耗时费力,车辆碾压和人员踩踏更会对脆弱的高原草地造成二次伤害,形成生态修复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难题,当地林业部门经过技术论证和实地测试,引入了经过高原环境适配改造的无人机设备。这些无人机最大载重量达70公斤,飞行速度每秒14米,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复杂地形稳定作业。通过地面控制台规划航线,无人机能将草种、有机肥精准投送至修复区域,全程无需人员和车辆进入核心修复区,从源头上避免了运输环节对草地的破坏。

在近期开展的试点作业中,无人机仅用10小时就完成了800多平方米修复区域的物资投送任务。而按照传统人工背运方式,完成相同工作量至少需要3天时间。操作人员表示,无人机吊运的精准度达到厘米级,投送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为后续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这种"零接触"的运输方式,让原本因运输受损的草地得以休养生息。

目前,当地林业部门已建立长效监测机制,通过定期遥感监测和实地采样分析,持续跟踪草场恢复情况。监测数据显示,试点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修复前提升明显,土壤保水能力显著增强。基于这些数据,技术人员正在优化生态修复方案,调整草种配比和施肥量,以实现更精准的生态修复。

这项创新实践正在产生示范效应。理塘县计划将无人机吊运技术推广至更多符合条件的草场,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高原生态保护水平。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这种"向科技要效率"的生态治理模式,为高寒地区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