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压气动中心生产车间,数控机床的运转声此起彼伏。数控车工主任技师樊晋站在操作台前,专注地核对当天的生产参数。他的工服口袋里,一本翻旧的笔记本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技术要点,这些笔记见证了他从普通车工到技术领军者的成长历程。
2013年,刚从数控专业毕业的樊晋进入天民公司,从最基础的装夹、测量和调试工作做起。三年间,他通过不断实践掌握了复合零件的加工编程技能,为后续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2019年,公司引进首条油气弹簧缸筒机加自动化生产线时,这位年轻的车工主动请缨参与建设。面对铁屑缠绕零件的难题,他通过优化切削参数和试验不同刀具,最终确定了最佳断屑控制点,解决了机器臂抓取的障碍。随后,他又设计专用工装、编写清洁程序,彻底消除了零件基准面的铁屑残留问题。
2021年,公司启动第二条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专门加工薄壁长缸筒。这种用于百吨级重载车辆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壁厚公差要求控制在几十微米内,相当于A4纸厚度的误差范围。樊晋深知,任何微小误差都可能导致系统失灵。"军工产品没有试错机会,必须让设备适应工艺要求。"他带领团队筛选近百种数控刀具,改进切削参数,优化加工程序,成功解决了加工内孔密封槽时的震刀问题。通过编制宏变量测量程序,实现了加工精度的自动补偿,将误差稳定在十几微米以内。
在技术攻关的同时,樊晋始终没有忘记"传帮带"的责任。每天早晨8点,他都会先进行设备点检,下班后还要准备数控车高级工考试资料。他主编的《回转类机加设备技改升级案例》成为新职工必修教材,通过5项工装改进和3项操作规范案例,帮助新人快速达到中级工水平。在公司首届内训师课件评优大赛中,他融合实操与理论的课程设计获得好评。由他主导的"数控技术攻关小组"在三年内培养出2名技师、1名高级工,完成5项工艺革新。
如今,樊晋的工位墙上贴着两张计划表:一张是2025年数控车/数控铣线上进阶特训安排,另一张是车间技术攻关项目清单。团队正在优化锁紧套缸筒生产线,通过油气弹簧外缸筒的加工应用提高产线利用率。"技能提升是学习之路、实践之路,更是自我挑战之路。"樊晋说,这条路最终将通向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