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近日迎来一场科学与文化交融的盛会——“阅见科普 智启津彩”科普阅读品牌系列交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之一,此次系列活动以“图书馆+科普”的创新模式,通过8大主题、28场特色活动,为公众搭建起接触科学、理解科学的多元平台。
活动首日,“航天点亮梦想 科技引领未来”主场活动成为焦点。主题科普展览以航空航天为核心,通过实物模型、育种成果展示、红色教育专题等内容,系统呈现航天科技发展脉络。互动体验区尤为热闹,无人机操控、六足机器人编队表演、仿生机器人展示等环节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许多人首次近距离感受科技带来的震撼。
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吴杰(原国家航天员兼教练)与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陈洪的加入,为活动增添专业深度。两位专家通过访谈形式,结合个人经历与行业洞察,带领读者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未来探索方向。现场观众中不乏青少年,他们积极提问,展现出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科普书展区域汇聚了来自多家出版社的精选图书,内容覆盖天文、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出版社工作人员现场为读者提供选书指导。文创市集则以“航天”为主题,通过科普展示、手工制作等展位,将科技元素融入创意设计,许多参与者亲手制作航天主题手工艺品,体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针对青少年群体,“月球车的秘密武器”探知课堂通过模型拆解、互动问答等方式,深入解析“玉兔号”月球车的构造与功能。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激发对太空探索的想象力。
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另一大亮点。“阅见非遗”体验活动通过古籍修复、古建筑复原等项目,让读者在参与中感受古代科技智慧。例如,“我在天图修文物”活动中,参与者学习传统修复技艺,体会工匠精神;“翼展苍穹 星河起航”格物课堂则结合古代天文仪器,解读天文观测的科学逻辑。
整个系列活动通过展览、讲座、市集、课堂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天津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旨在打破科学传播的壁垒,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找到兴趣点,在轻松氛围中提升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