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芯片“第一股”遇冷:黑芝麻智能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腰斩”困境待解

   时间:2025-09-09 09:09: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黑芝麻智能近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暴露出这家国产智驾芯片企业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层挑战。尽管营收同比增长40.4%至2.5亿元,但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50%骤降至24.8%,毛利润更是同比下滑30.4%至0.6亿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折射出企业从技术红利期向规模化竞争转型的阵痛。

作为2024年港股"国产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的创始团队曾被视为核心竞争力。创始人单记章作为豪威科技创始成员,拥有20余年半导体行业经验,主导研发的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联合创始人刘卫红则携博世亚太区总裁的产业资源加入。这种技术基因与产业资源的结合,曾帮助企业在2019年"国产替代"浪潮中快速崛起,其华山A1000芯片成为首个支持L2+自动驾驶的本土方案。

但行业格局的演变正在稀释这种先发优势。横向对比显示,同期成立的地平线征程系列硬件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套,华为昇腾芯片装机量更是在2024年实现714.8%的爆发式增长。反观黑芝麻智能,上半年销售成本激增111.2%,远超营收增速,导致辅助驾驶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的37.4%暴跌至20.9%。这种成本收益倒挂现象,在竞争对手地平线身上并未出现——后者通过新一代硬件迭代,成功将产品解决方案毛利率从41.7%提升至45.6%。

技术路线差异成为关键分水岭。当行业主流玩家加速向200TOPS以上算力演进时,黑芝麻智能的旗舰产品A2000系列仍需等到2026年量产,当前主力的A1000 Pro算力仅106TOPS。这种技术迭代滞后在中低端市场也遭遇挑战,零跑B10等车型已开始采用200TOPS的高通8650芯片。更严峻的是,企业引以为傲的"性价比"优势正在消退,其华山A1000系列单价虽维持在15-100美元区间,但算法软件能力的不足导致产品溢价能力减弱。

客户结构的波动性进一步加剧经营风险。招股书显示,企业前五大客户在2021年至2023年间几乎全部更替,仅D客户保持合作。这种客户留存率与华为"五界"模式、地平线与理想汽车的深度绑定形成鲜明对比。今年2月市场传言比亚迪采用其芯片导致股价单日暴涨55.5%,但次日50%的跌幅又暴露出合作的不确定性——截至9月,比亚迪仍未出现在官网"整车应用场景"合作名单中。

在汽车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供应商与车企的双向赋能关系变得愈发重要。宁德时代、华为等企业通过品牌共建实现价值提升,而黑芝麻智能尚未打造出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明星产品。其量产项目如吉利银河E8、东风奕派007等,虽有个别车型销量突出,但整体缺乏与芯片形成强绑定的市场认知。这种产品力的缺失,导致企业不得不持续投入新客户开发,而每次客户切换都伴随着高昂的兼容适配成本。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智驾芯片市场已进入"软硬件一体"的深度竞争阶段。Momenta等企业加速自研芯片,地平线推动HSD系统量产,华为构建生态闭环,这些动向都在重塑产业竞争规则。对于黑芝麻智能而言,如何在维持芯片设计优势的同时,补强算法软件能力,构建稳定的客户生态,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突破成长瓶颈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