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盘般的月亮被地球的阴影缓缓吞噬,又在暗红中重现光辉,这场跨越数百公里的“追月行动”让天文爱好者李杨收获了难忘的宇宙记忆。9月7日晚至8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月全食天象在夜空上演,山东泰安的门诊医生李杨为捕捉这一奇景,下班后连夜驱车奔赴北京,用镜头记录下“血月”诞生的全过程。
李杨的双重身份颇具反差:白天,他是肥城市某医院门诊部的医生,在诊室里为患者诊断病情;夜晚,他则化身天文摄影师,手持望远镜与相机,追逐星空的浪漫。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星空拍摄让他彻底迷上这门“用镜头丈量宇宙”的艺术。从最初的月亮特写到后来的星云、流星雨,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让他感受到宇宙的震撼。如今,他与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星空三人组”,定期分享拍摄技巧与天文知识。
“医学与天文,一个是拯救生命,一个是探索未知,两者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广阔。”李杨这样形容自己的双重热爱。在他看来,白天在诊室里见证生命的奇迹,夜晚在镜头中捕捉宇宙的奥秘,这种平衡让生活充满意义。
这场“跨省追月”的冒险始于7日下午的临时决定。当天,泰安上空被厚重的云层笼罩,月全食的观测前景堪忧。下午5点半下班后,李杨与朋友一拍即合,决定驱车北上寻找更清晰的观测点。他们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向北,途经济南、河北,月亮时而从云缝中露出真容,时而又被遮蔽。直到深夜11点半抵达北京某广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兴奋不已:数十架天文望远镜已架设完毕,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踮脚张望的孩子,整个广场弥漫着对宇宙的好奇与热爱。
“就像找到了同频的伙伴。”李杨笑着回忆。他迅速架起设备,调整参数,准备记录这场天象盛宴。与此同时,远在数百公里外的本报记者也在为拍摄月全食而努力。由于当地云层始终不散,记者联系上李杨,希望他能协助完成这次特殊的采访拍摄。李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午夜到凌晨3点半,他一边操作设备,一边通过电话向记者实时描述月全食的每个阶段。
在他的镜头中,月亮从银白色逐渐被地球的阴影吞噬,进入全食阶段后,表面泛起一层神秘的暗红色,宛如被鲜血浸染。随着地球阴影的移动,月亮又慢慢恢复银白,整个过程持续了数小时。“这是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红色光被散射到月面的结果。”李杨解释道,“血月”不仅是一场视觉奇观,更是理解地球、月亮与太阳运动关系的生动教材。
完成拍摄后,李杨顾不上休息,与朋友连夜驾车返回泰安。次日一早,他准时出现在诊室,将拍摄的素材第一时间传给记者。这场跨越数百公里的追逐,不仅让他收获了珍贵的影像,更让他深刻体会到科学传播的力量。
近年来,像李杨这样的普通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天文观测中。他们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照片与知识,让更多人感受到星空的魅力。“星空虽然遥远,但科学和好奇心让它触手可及。”李杨说。他和朋友们已计划好下一次的追逐目标:流星雨、彗星,甚至是日食。他们希望用镜头记录下更多属于普通人的“宇宙记忆”,让更多人抬头仰望这片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