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与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嘉宾,围绕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度对话。韩歆毅重点分享了蚂蚁集团在AI医疗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强调专业垂类模型在医疗场景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指出通用大模型短期内难以突破数据、幻觉及伦理三大核心瓶颈。
“医疗行为本身是低频的,但健康管理需求却是高频且刚性的。”韩歆毅解释蚂蚁布局AI医疗的逻辑时提到,这种“刚需+中高频”的特性为AI技术提供了深度服务的土壤。他以蚂蚁推出的AI健康管家AQ为例,该产品自今年6月上线以来,已服务超1.4亿用户,连接全国5000余家医院及近100万名医生,并协助300余位名医构建AI分身,覆盖从健康咨询到多学科会诊的全流程。
针对“通用AI能否替代专业医疗模型”的争议,韩歆毅明确表示,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模型的长期价值。“用户选择AI医疗的前提是解决问题,而专业模型通过深度认知用户健康状况、精准推荐用药及持续管理,能形成不可替代的信任壁垒。”他进一步指出,通用大模型虽具备广泛知识,但在医疗场景中难以兼顾个性化需求与专业可靠性。
关于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行业焦点,韩歆毅给出否定答案:“AI的定位是医生的助手,而非替代者。”他透露,蚂蚁正通过两大方向赋能医疗体系:一是帮助专科医生拓展全科能力,二是利用AI技术优化MDT多学科会诊效率。“我们的目标是让名医专注于科研与疑难病症,同时为基层医生提供智能辅助工具。”
尽管AI医疗市场潜力巨大,韩歆毅坦言落地仍面临三大挑战。首当其冲的是高质量数据获取,他透露医疗数据标注成本远超普通领域,“一条数据可能需上百美元,且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参与,才能确保训练质量”。其次是模型幻觉问题,他强调需在抑制错误信息的同时保持服务能力,“这需要反复平衡技术参数”。最复杂的则是医学伦理,蚂蚁为此专门成立伦理顾问委员会,联合顶级专家制定行业规范。
对于商业化节奏,韩歆毅表示蚂蚁未来几年将优先解决技术瓶颈,而非急于盈利。“用户选择AI医疗的核心是专业与可信,只要服务足够扎实,市场自然会认可。”据公开数据,蚂蚁集团自2023年加速AI医疗布局后,已构建覆盖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其连接的医疗资源规模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