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饮行业因预制菜话题再度引发广泛关注,起因是知名人士罗永浩对某连锁品牌预制菜模式的公开质疑,相关讨论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事件持续发酵下,涉事品牌西贝莜面村迅速调整运营策略,于14日宣布全国门店暂停后厨开放参观,此举距离其高调推出"透明厨房"计划仅过去两天。
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政策转向源于多重运营压力。北京某门店店长向媒体表示,开放参观期间大量顾客涌入后厨区域,不仅造成用餐环境混乱,更引发就餐客人投诉。另有门店负责人指出,营业高峰期同时接待参观与正常服务存在安全隐患,与食品安全规范要求存在冲突。目前,各门店已引导消费者通过明档厨房进行有限度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监管层面早已出现政策动向。浙江经视报道显示,该省自2022年3月起实施的《电子商务条例》明确要求,从事网络餐饮服务的商家必须在经营页面显著位置实时公开食品加工过程。这项被称作"阳光厨房"的监管措施,要求外卖商家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保持常态化运作,为全国餐饮业透明化运营提供了政策样本。
在头部品牌收紧后厨开放的同时,行业内部正呈现分化态势。多家餐饮企业开始尝试直播后厨现炒过程,某直播平台数据显示,部分品牌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突破9万,这种新型互动模式既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又成为品牌营销新渠道。餐饮分析师指出,这种转变反映出行业对透明化运营的迫切需求。
针对预制菜引发的信任危机,权威媒体评论指出,消费者抵触的并非预制产品本身,而是商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模糊态度。部分企业刻意强调"现做"概念,却对预制环节避而不谈,这种文字游戏加剧了消费疑虑。专家建议,建立全流程可视化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透明追溯,才是重建消费信任的关键路径。
目前,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将后厨透明度纳入日常检查范围。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连锁品牌正在研发智能监控系统,计划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加工数据实时上传,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菜品制作全流程。这场由预制菜引发的行业变革,正在推动中国餐饮业向更透明、更规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