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早盘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其中,上证指数上涨0.22%至3879.29点,深证成指涨幅达1.07%报13061.86点,创业板指表现尤为突出,上涨2.13%至3084.68点,盘中一度突破3100点整数关口。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达1.5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468亿元,超2000只个股实现上涨。
预制菜板块成为当日市场焦点,行业指数上涨1.63%。得利斯开盘即封涨停板,国联水产涨幅超过7%,多只相关个股涨幅均超3%。这一表现与政策层面的重大进展密切相关——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新规首次要求餐饮企业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包括是否使用及具体使用方式。
行业数据印证了预制菜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60%。企业注册数据同样反映行业热度,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2025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约9500家,企业注册数量在2024年达到峰值。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指出,政策层面持续推动预制菜行业发展,因其具备标准化、集约化、流程化优势,对完善食品产业链条和食品安全闭环具有重要意义。但他同时强调,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障碍在于消费者接受度不足,主要源于对产品安全性、营养价值的疑虑。因此,尽快出台国家标准、核发企业牌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成为当务之急。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新国标草案的落地将重塑行业格局。标准制定不仅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还将促进术语分类、质量标准等配套规范的完善。专家预计,行业将强化"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要求,这两项措施预计将推高生产成本15%-30%。受此影响,中小型企业可能因无法承担改造费用而在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市场,头部品牌则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储能板块同样表现活跃,宁德时代早盘一度大涨14%,创下A股H股同步历史新高。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该公司在欧洲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取得突破,同时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在储能领域面临盈利困境。报告认为,当前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技术更多属于短期炒作,宁德时代的行业领先地位将得到巩固,其估值在同业中已具备显著吸引力。
政策利好成为储能板块走强的另一重要推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汽车产业链个股15日盘中集体上扬,豪恩汽电涨幅接近18%,开特股份涨幅超过15%,多只个股涨幅超10%。这一表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密切相关。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方案特别强调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包括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和5G通信模块、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等。在政策支持方面,方案明确将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支持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行业企业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方正证券分析指出,政策对L3级车型的松绑,叠加后续权责划分、智能网联汽车参数等细则的出台,将重塑汽车行业竞争逻辑。行业竞争将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价值维度竞争,智能化将成为车企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