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旨在推动行业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维护供应链稳定。据悉,该倡议针对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在采购合同中的账款支付问题提出具体规范,涉及订单确认、交付验收、支付结算及合同期限四大环节,得到多家重点车企积极响应。
协会指出,当前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部分车企将压力向上游供应链传导,导致采购价格被压低、付款周期延长等问题,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生存及产业链健康发展。为此,在主管部门指导下,17家重点车企已公开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内,并通过规范合同条款保障执行。
根据倡议,整车企业(甲方)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乙方)货物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对于连续供货的非中小企业,经协商可集中对账,但甲方需至少每月核定一次验收合格货物的账款。若双方暂未就供货单价达成一致,甲方应按最近一次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的80%(供货合同)或50%(开发定点)先行支付,后续按实际价格多退少补。
倡议还强调,甲乙双方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次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不少于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明确货物验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账期起算规则等细节,对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产业链协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供应链体系尚不成熟,整车企业延期付款将加剧供应商经营压力,不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
截至目前,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奇瑞集团、赛力斯、理想汽车、长安汽车等6家车企已发文响应倡议。上汽集团表示,将聚焦关键环节,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东风汽车承诺落实倡议要求,保障供应商权益;奇瑞集团明确规范合同约定,构建协作共赢生态;赛力斯呼吁行业自律,推动良性发展;理想汽车重申严格执行60天账期承诺;长安汽车则通过“按交付日起算+十日归集支付”方案,已全面兑现账期承诺。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将多措并举推动“整车—零部件”协作生态建设,包括完善账款支付机制、加强供应链协同创新、优化产业配套环境等,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