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向外界展示了过去五年首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显著成果。她表示,北京正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北京正加速推进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三城一区”创新主阵地的功能持续强化,国家实验室体系高效运转,1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京华,占全国总量的近三成。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保持6%左右,稳居全球主要创新城市前列。过去五年间,北京主导完成的科研成果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数量占比超过半数,彰显了首都科研实力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基础研究领域,北京已形成全球瞩目的创新集群。这里汇聚了密度最高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数量最多的高被引科学家群体,科研人才规模居全国首位。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产业创新方面,北京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占全国总量的三成。豆包、智谱、kimi等本土研发的生成式AI模型,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业航天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全国半数以上的航天核心研发机构、上市企业及独角兽企业汇聚北京,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朱雀三号”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智能装备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近200款机器人产品已在医疗、物流、服务等130余个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从手术机器人到物流配送,从教育陪伴到应急救援,前沿技术正深度融入民生领域。在6G通信、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赛道,北京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首套6G超宽带光电融合系统、“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创新成果相继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