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自2021年2月启动探测任务以来,始终聚焦于火星杰泽罗陨石坑这一关键区域。该陨石坑曾被推测为远古湖泊,其地质特征使其成为寻找火星生命迹象的核心目标。近期,科研团队在该区域西缘的“内雷特瓦谷”富黏土泥岩区取得突破性发现,为探索火星生命存在可能性提供了新线索。
研究团队在“内雷特瓦谷”北缘的“布莱特安杰尔”岩层中,发现了一块名为“切亚瓦瀑布”的岩石。该岩石表面分布着毫米级斑点,周围环绕黑色圆环,经探测确认圆环内含有铁和磷酸盐成分。这两种物质在地球上常与微生物驱动的化学反应相关,引发科学界对火星生命存在的热烈讨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行星科学家乔尔·胡罗维茨指出,地球沉积物中类似特征通常由微生物代谢有机物产生,但火星上的发现仍需进一步验证。
2024年7月21日,“毅力号”对“切亚瓦瀑布”岩石进行钻孔采样,获取了编号为“蓝宝石峡谷”的第25份样本。项目研究科学家摩根·凯布尔描述该样本为“神秘”,其化学信号显示可能存在与有机物相关的反应,但无法确定是否由生命活动产生。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大卫·弗拉纳里表示,此类斑点特征在地球上常与地下微生物化石记录相关,火星样本的独特性为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最新研究对“布莱特安杰尔”岩层样本群展开详细分析,发现其中富含磷酸铁和硫化铁的微小结核与斑点。这些矿物特征与有机碳相关,且形成于沉积物沉积后的低温环境。研究证实,有机碳可能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磷酸铁和硫化铁的生成。美国加州山景城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贾尼斯·毕晓普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马里奥·帕伦特在同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指出,这一发现表明火星有机物可能参与了特殊的氧化还原过程。
文章进一步类比地球环境,指出微生物在寒冷无氧的南极湖泊中可将硫酸盐转化为硫化物。若远古火星存在微生物,它们或能在杰泽罗陨石坑的湖泊环境中完成类似反应。岩层中的绿色斑点可能含有蓝铁矿,这种矿物有助于理解火星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尽管多项结果支持生物标志物存在的可能性,但研究团队强调,当前数据仍不足以确认生命存在。
NASA总部行星科学部火星探索高级科学家林赛·海耶斯在发布会上提醒,目前发现的仅是潜在生物标志物,其生物学起源需更多数据支持。她指出,火星样本返回任务是确认生命存在的关键步骤,但受预算限制、任务优先级调整及技术复杂性影响,该计划仍处于停滞状态。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毅力号”项目科学家凯蒂·斯塔克·摩根表示,火星车的设计能力已接近极限,初步探测旨在锁定潜在生物标志物,更深入的分析需依赖地球实验室的精密仪器。
评论文章作者认为,对返回样本的实验室分析不仅有助于确认生命存在,还能揭示火星是否具备前生物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的条件。尽管当前探索仍面临技术挑战,但“毅力号”的发现为理解火星地质演化与生命可能性开辟了新路径。科学家们强调,在火星与地球相隔约2.25亿公里的情况下,现有探测手段的局限性凸显了样本返回任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