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蚂蚁数科ToB新征程:AI“按效付费”破局,Web3“智能合约”深耕

   时间:2025-09-17 15:13:21 来源:光锥智能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大模型技术进入产业应用深水区,一场关于企业级软件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在2025外滩大会上,独立运营一年半的蚂蚁数科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去年实现盈亏平衡,今年营收预计增长50%,利润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这家脱胎于蚂蚁集团的技术公司,正通过AI与Web3的双重创新,重新定义企业级软件的价值坐标。

在传统企业软件市场,项目制收费与SaaS订阅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前者按投入成本计价,后者按使用时长收费,但两者都未能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客户是否真正从软件中获得了业务价值。这种矛盾在AI时代愈发凸显——当企业投入数百万元部署大模型,却难以量化其对营收或成本的实质影响时,"不敢投、不会用"的困境便成为普遍现象。

蚂蚁数科副总裁余滨在走访一家区域性银行时,行长的话道出了行业痛点:"想做AI,但前期投入看不到回报,技术团队也跟不上,最后可能变成面子工程。"这种担忧在中小金融机构中尤为突出。数据显示,我国中小银行平均每家拥有理财师不足5人,而服务客户数量却以万计,专业能力缺口与成本压力形成双重枷锁。

突破口出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蚂蚁数科推出的"按效果付费"模式,将收费与业务增长直接挂钩。以某区域银行为例,通过部署"财富助理"智能体,客户经理服务效率提升300%,理财交易规模增长20%。银行行长主动提出:"首年分润全给你们,希望长期合作。"这种从"卖工具"到"共成长"的转变,让技术公司真正深入产业腹地。

支撑这种变革的,是蚂蚁数科构建的全栈AI能力体系。不同于基础大模型研发的激烈竞争,该公司选择在模型应用层发力:智能算力调度平台优化资源利用,行业大模型提供垂直领域知识,智能体开发平台降低应用门槛。这种"不做基础模型,但做模型之上所有"的策略,使其能够快速响应金融、新能源等行业的深度需求。

在技术落地层面,蚂蚁数科形成了独特的"ACE方法论":首先与客户共同定位高价值业务目标,如提升理财转化率或降低风控成本;其次构建从模型到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联合运营确保效果达成。这种以终为始的打法,使其在金融行业实现100%的业务增长,并在80多个行业完成应用布局。

如果说AI业务是通过模式创新打开市场,那么Web3业务则展现了技术深度的力量。在新能源RWA(实物资产通证化)领域,蚂蚁数科解决了实体资产上链的核心难题:通过"可信一体机"直接采集充电桩运营数据,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验证数据真实性,让投资者能够实时监控底层资产状态。这种"资产可信、数据透明"的原则,使其成功将新能源、算力等资产搬上区块链。

技术演进从未停止。在2025外滩大会上,蚂蚁数科CTO闫莺宣布推出"智能代理合约",将AI智能体嵌入区块链智能合约。传统智能合约如同预设程序的自动售货机,只能执行固定规则;而智能代理合约则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执行策略。在能源交易场景中,AI代理可分析市场价格波动,自动优化储能设备充放电策略,实现资产价值的实时流动。

这种技术融合正在重构全球资产网络。蚂蚁数科在海外推出的Layer2区块链Jovay,将RWA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毫秒级,为跨境资产流通提供基础设施。从新能源充电桩到算力服务器,从供应链金融到碳资产交易,实体资产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流通正在创造新的价值维度。

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变革,本质上是对价值衡量标准的重新定义。当甲骨文凭借数据库业务市值单日暴涨2440亿美元,当ScaleAI以270亿美元估值跻身独角兽行列时,中国软件产业也在寻找自己的突破路径。蚂蚁数科的实践显示,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重驱动,企业级软件完全可以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

在这场变革中,长期主义成为关键。蚂蚁数科CEO赵闻飙坦言:"如果以马拉松比喻,我们现在只跑了前25%。未来三到五年才是高速发展期。"这种清醒认知,使其在追求营收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市场培育与技术深耕。当被问及核心KPI时,他表示:"相比利润,我更关心如何把市场做大、把赛道做深,创造新的模式与价值。"

在中国AI软件的故事里,真正的创新往往始于对产业痛点的深刻理解。当技术公司不再满足于做工具提供者,而是成为价值共创伙伴时,企业级软件的黄金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