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近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球的AI算力领域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创新路径。会议期间,华为公司正式发布《AIDC机房参考设计白皮书》,为行业提供了从设计到部署的全流程技术框架,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AI技术深度融入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数据中心面临功率密度提升、散热效率不足等挑战,推动行业向高密度集群、液冷技术方向转型。华为此次发布的白皮书聚焦这一趋势,针对算力硬件集群化带来的电力、冷却、空间等系统性问题,提出模块化、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在散热体系设计方面,白皮书强调需构建风冷与液冷兼容的弹性架构。针对机柜功率密度突破50kW/柜的现状,液冷系统需具备动态调节能力,同时通过冷量分配单元(CDU)的冗余设计保障稳定性。供配电系统则引入“解耦式”理念,将电力供应分解为房间级、楼栋级独立模块,支持按需扩容与故障隔离。
建筑结构层面,白皮书建议机房层高不低于7米,承重能力达到12kN/㎡,以适应未来AI服务器重量增加的需求。网络布线方案提出“光纤预埋+动态扩展”模式,通过主干光缆冗余设计与端口预留,确保超大规模集群的带宽与时延指标。
针对机房建设效率,华为推出两种交付模式:其一为“土建与机电基础先行”,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快速组装;其二为“模块化开发+框架采购”,将机电系统拆分为独立单元,支持并行施工与灵活组合。这两种模式可缩短30%以上的建设周期,满足智能算力中心紧急部署需求。
白皮书特别指出,AIDC机房发展需构建开放生态。通过联合芯片厂商、设备供应商、运营商等产业链伙伴,推动接口标准、能效指标、运维规范的统一,降低行业协作成本。目前,华为已与多家机构启动液冷技术、电力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
作为AIDC液冷技术的先行者,华为此次发布的技术框架凝聚了其多年实践经验。从单机柜液冷方案到整站级能源管理,白皮书中的多项设计已在多个大型项目中验证有效性。业内人士认为,该文件的出台将加速行业从“项目制”向“产品化”转型,为智算中心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