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木材到汽车“启航点”:太仓港如何跃升为“中国造”车出海新枢纽

   时间:2025-09-18 08:14: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太仓港汽车装船场景

苏州港太仓港区,一座曾经以木材运输为主的内河港口,如今正以“长江第一大汽车出口港”的身份,成为国产汽车走向全球的重要枢纽。9月16日,记者在太仓港汽车码头看到,巨大的滚装船“玉衡先锋”号停靠岸边,3600余辆奇瑞、长安、江淮等品牌的国产汽车有序装船,即将启程前往东南亚市场。这些车辆将很快出现在泰国、印尼等国的街头,成为当地消费者眼中的“科技旗舰”。

数据印证着这座港口的崛起。今年1至8月,太仓港汽车出口量达51.3万辆,同比增长64.3%,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全球每出口十辆国产汽车,就有一辆从这里启程。从2017年新能源车产业爆发至今,太仓港累计停靠船舶超500艘,汽车业务总量突破60万辆,其中外贸出口量超40万辆,产品远销欧洲、南美、非洲等116个国家和地区。

八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回忆,当时港口八成业务依赖原木、卷钢等传统货种,汽车运输几乎为零。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前后,随着国产新能源车产业崛起,出海需求激增。太仓港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迅速布局汽车出口业务:开通中远海运商品车出口专线,首创“可折叠商品汽车框架箱”运输模式,实现新能源汽车专班首航……2022年12月,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正式开工,两年后投入运营,港口汽车出海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太仓港的崛起,既得益于先天优势,也离不开后天努力。港口地处长江入海口,紧邻S80高速,西接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形成“公铁水”三网交汇的独特区位。刘儿七举例:“一台新车从出厂到装船,平均只需几天就能运往全球。”更关键的是,港口引入了全球领先的运输技术。在“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模式中,48英尺框架每层可平铺3台整车,船内堆叠8层,汽车像积木般有序摆放,既保障运输安全,又大幅提升空间利用率。

服务能力的升级同样关键。海通码头单船主管孟佳旻介绍,港口提供“商品车端到端服务”,企业只需将整车交至码头,后续装箱、海运、拆箱及交付全由港口负责,确保按需保质保量发运。太仓海关则设立汽车出口专窗,推广“绿色通道”等惠企政策,通过智慧水运系统、无纸化审批等手段,将船舶靠泊等待时间压缩至最低,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太仓港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

在汽车码头不远处,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的景象同样繁忙。1292米的岸线上,4个5万吨级泊位停满大型驳船,风叶、设备、集装箱等货物正装船出口。作为全国内河及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这里的高效运营为港口能级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刘斌表示:“自动化码头已成为港口基础设施的核心,保障了货物快速流转。”

太仓港的野心不止于此。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方健透露,港口正瞄准世界级枢纽目标,推动产业与港口功能深度融合。聚焦汽车零部件、船舶海工等高端装备制造,借助枢纽优势实现产销运一体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博世亚太物流中心签约落地,集装箱五期、华能煤炭二期等工程稳步实施,已开发岸线总长15.69公里,建成泊位99个,形成“江海河、公铁水”无缝衔接的集疏运网络。

“能级提升需要新货种和新业态。”方健介绍,太仓港是进口水果、粮食、水生动物和肉类等多种指定商品的入境口岸,资质齐全。去年,港口重点打造高端冷链农产品进口标准化体系,以俄罗斯帝王蟹进口项目为突破口,吸引澳尔泰渔业、德流冷链等企业入驻,并完成全省首单冷冻海鲜进口业务。随着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正成为港口发展的新引擎。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