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圈围绕OpenAI智能硬件开发计划展开新一轮热议。最新市场动态显示,这家人工智能巨头正在推进多款无屏智能设备的研发,其中一款智能音箱被列为重点开发对象,同时眼镜、录音笔及可穿戴徽章等形态产品也在技术储备阶段。据供应链消息,首批产品预计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正式面世。
回溯至今年5月,OpenAI以65亿美元完成对AI硬件初创公司io的收购,此举被视为其进军消费电子领域的关键布局。io由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创立,其团队在工业设计领域具有深厚积累。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此前透露,首款产品将聚焦"口袋尺寸、情境感知、无屏幕交互"三大特性,这与当前曝光的智能音箱特征高度吻合。不过他明确否认首款产品会采用眼镜形态,暗示相关研发可能延后推进。
在人才争夺战中,OpenAI与苹果的"双向挖角"现象愈发显著。LinkedIn数据显示,自收购io以来,已有超过20名苹果硬件工程师转投OpenAI,其中不乏服务苹果15年以上的资深专家。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岗位薪资涨幅显著,OpenAI提供的股票激励价值最高突破百万美元。值得关注的是,io联合创始人、iPhone与Apple Watch主设计师唐·谭的加盟,为这场人才争夺增添特殊意味——这位在苹果效力25年的设计权威,现担任OpenAI首席硬件官。
人才流动背后折射出行业深层变革。多位前苹果员工表示,对传统硬件迭代速度的不满及公司内部流程的僵化,成为促使他们转型的重要因素。近期苹果股价的横盘表现,也间接影响了员工收入预期。但市场提醒,单纯复制苹果人才模式存在风险,典型案例是AI硬件公司Humane,尽管集结大量前苹果专家,其产品上市后仍因体验不佳迅速退出市场。
面对OpenAI的强势挖角,苹果已启动防御机制。据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取消了原定在中国举行的供应链峰会,此举被解读为减少高层外流风险的策略。这场人才争夺战甚至引发供应链格局变动——"果链"龙头企业立讯精密已确认承接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的组装订单,歌尔股份则进入扬声器模组供应商候选名单,这两家企业均深度参与苹果产品制造。
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参与符合行业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从智能音箱到可穿戴设备,中国制造在精密组装、成本控制及产能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OpenAI选择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企业合作,既延续了苹果的供应链管理逻辑,也体现出新兴科技公司对成熟制造体系的依赖。这种产业协作模式,或将重塑AI硬件领域的竞争格局。